[发明专利]刀片支承体和铣刀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06801.7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9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M·海因洛特;R·克勒策尔;H·克莱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维迪亚产品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0 | 分类号: | B23C5/00;B23C5/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片 支承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在铣刀头内的刀片支承体。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铣刀头。
背景技术
这种铣刀头原则上由DE 4003862C2已知。在那儿描述的刀头中对于刀片支承体的凹槽由该刀头的基体的其中一个端面平行于其旋转轴线以及与圆周间隔距离地延伸,其中采用的刀片上的刀仅略微伸出基体的端面。另外用于张紧的圆楔的轴线分别倾斜于支承刀片的刀片支承体的轴线。最后也设置具有用于轴向调节每个刀片的差动螺钉的另一圆楔并且设置在一个凹槽内,该凹槽由基体的圆周径向向内延伸。为了轴向调节并且为了径向向外定向的张紧,采用几何形状相同的圆楔。该刀头的优点在于,由于容纳刀片支承体的凹槽平行于基体的旋转轴线,仅产生没有轴向分量的径向定向的离心力。这种力可良好地承受,因为凹槽不是直接在基体的圆周上,而是径向向内与圆周间隔距离。因此刀头也适用于极其高的转速并且因此产生的离心力。有利地切削元件沿轴向方向的精调在没有用径向的分量叠加的情况下是可能的。
而按现有技术用于汽车的通过磨削或带式磨削的曲轴引导至精加工,其中由工艺决定地在采用冷却润滑剂的情况下进行磨削,通过发展适合的铣削工具,曲轴的磨削可以通过铣削方法代替。由于曲轴的结构形式,采用没有轴向推进的、具有偏心的工具定位的垂直的旋转铣削。在此工具实施垂直运动,由于该垂直运动,轴颈的形状结构仅通过工具副刀片产生。在此工具相对于工件这样定位,使得确保,在副刀片作用期间覆盖轴颈的整个垂直线。要制成的轴颈直径通过这些垂直线产生。由工艺决定地副刀片的中间区域比其它的区域更长地接合。这导致,在中间区域的刀片显示比在外部的区域更高地磨损。
关于垂直的旋转铣削的其它的详情例如在DE 102004022360A1中描述。但是没有轴向推进的、具有偏心的工具定位的垂直的旋转铣削具有决定性的缺点。由于这样的事实,即在这样的方法中工具副刀片执行垂直操作,使得最小的切削误差或者工具磨损立刻不利地影响到需要实现的形状和表面质量上。总之,不同地构成的工具磨损导致较早的形状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排除上述缺点,尤其是找到一种刀片形状,该刀片形状同时保证形状精确的工件加工和尽可能长的寿命。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此提出一种适合的铣刀头。
提到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固定在铣刀头内的刀片支承体解决,其包括一个杆形的销和一个具有焊接的刀片的头部,该刀片具有一个由前刀面和后刀面构成的副刀刃。刀片支承体按本发明具有一个邻接副刀刃和设置在后刀面上的倒棱,该倒棱具有一个向外分别下降至0μm的倒棱宽度。
另外该目的通过一种铣刀头解决,其包括多个嵌入到基体的凹槽内的刀片支承体,相应的刀片焊接到所述刀片支承体上,其中刀片支承体可以分别通过一个楔体轴向调节并且可以借助于夹紧元件固定在铣刀头内,该铣刀头特征在于三个按本发明的刀片支承体,所述刀片支承体按等距的角度尺寸彼此设置。
在按现有技术已知的、没有按本发明的倒棱的刀片支承体中在刀片中部得到高的开始磨损,即在这个地方上具有与工件最长的接触时间。反之位于边缘侧的具有明显较短的切削作用的区域显示较小的后刀面磨损。相反在采用按本发明的刀片支承体时具有高的开始的后刀面磨损的渐降的磨损区域被显著缩短,使得线性地发生后刀面磨损的区域相应地延长。
按本发明,倒棱设置在副刀刃的中心。
按本发明,最大的倒棱宽度≤10μm优选≤4μm。
按本发明,倒棱宽度朝两侧连续下降至0μm和/或倒棱在整个副刀刃宽度上延伸。
按本发明,倒棱通过两个依次的磨削操作形成,即邻接副刀刃的后刀面区域的、形成凸形或屋顶形的形状的第一磨削以及该后刀面区域的紧接着的部分的平面磨削。
按本发明,凸形地磨削的后刀面区域的半径R=900mm±100mm。
按本发明,后角为10°±2°。
按本发明,副刀刃是构成角度的,其中一个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垂直于销纵轴线并且在侧面与该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连接的第一和第三副刀刃部分区域相对于该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以角度≤10°优选≤5°倾斜。
按本发明,径向位于外部的构成角度的第一副刀刃部分区域与中间的第二副刀刃部分区域的长度比例为2∶3和/或径向位于内部的构成角度的第三副刀刃部分区域与径向位于外部的第一副刀刃部分区域的长度比例为2∶1。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其它的详情。其中:
图1显示具有三个刀片支承体的铣刀头的透视图,
图2显示按图1的铣刀头的透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钴碳化钨硬质合金维迪亚产品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未经钴碳化钨硬质合金维迪亚产品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06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选择性吸收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鲜山药面条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