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下型背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0838.7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0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敏朗;塚田启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G02B5/02;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下型 背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正下型背光装置,特别是关于包括多个点状光源,可高度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正下型背光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晶显示器用的背光装置,广泛地使用例如依序包括:反射板;大致平行配置的多条线状光源(例如,冷阴极管);及光扩散板,其是将来自这些线状光源的直射光及在反射板的反射光扩散出射成为发光面。在如此的正下型背光装置的发光面,线状光源的正上部分的亮度高,而随着由该正上部分离开亮度有变低的倾向,有产生周期性的亮度不均的情形。
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73760号公报),公开有将条纹图样或点状的光量补正图案印刷在光扩散板,减低照射于线状光源的真上部分的光量,相对地增加照射于线状光源间的光量的方法。但是,以该方法,由于会以光量补正图案遮断光量的一部分,故会降低线状光源所照射的光量利用率,而有无法得到充分的亮度的问题。
又,近年,由可边抑制消耗电力而可发挥充分的亮度的观点,有代替冷阴极管等的线状光源利用LED(发光二极管)等的点状光源。但是,作为正下型背光装置的光源利用点状光源时,仍与前述同样地有在发光面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因此,例如,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发明登记第3114467号公报),公开通过该光导锥体减低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方案,该方案包括:反射板;多个点状光源;光扩散板,在该光扩散板光入射面及光出射面的两面形成棱镜状光导锥体。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2,仅只公开了在光扩散板的两表面设置光导锥体的结构,并未公开任何关于更高水准地减低亮度不均者。因此,以专利文献2所示方法,有并不一定可充分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高度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的正下型背光装置。
[用以解决课题的部件]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者经过研究结果发现,通过设置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该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在光出射出面的特定区域内能够观察到由多个点状光源中的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在光扩散板的光出射面的各点状光源的各像,能够高度地抑制发光面的亮度不均,根据该见识完成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下述正下型背光装置。
(A)一种正下型背光装置,其是依序包括:反射板、多个点状光源及将来自这些点状光源的直射光及在上述反射板的反射光由光入射面入射而将该入射的光由光出射面扩散并且出射的光扩散板;在上述反射板及上述光扩散板至少任一个之上设有:像形成位置调整部件,其在上述多个点状光源之中选择构成面积最小且周长最短的凸四角形的四个点状光源A,B,C,D时,在上述点状光源A,B,C,D投影于上述光扩散板位置A0,B0,C0,D0所包围的区域之中,在满足下述关系(1)~(4)的特定区域内能够观察到在上述光出射面的各点状光源A,B,C,D的各像A1,B1,C1,D1:
0.8×L(A0C0)>L(A0A1)>0.2×L(A0C0)......(1)
0.8×L(A0C0)>L(C0C1)>0.2×L(A0C0)......(2)
0.8×L(B0D0)>L(B0B1)>0.2×L(B0D0)......(3)
0.8×L(B0D0)>L(D0D1)>0.2×L(B0D0)......(4)
(其中,L(XY)表示线XY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08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