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酰胺激酶调节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11953.6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5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F·博尔南希;B·奥伯豪泽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瓦提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77/82 | 分类号: | C07D277/82;A61K31/428;A61P35/00;A61P3/10;A61P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革生;安佩东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酰胺 激酶 调节 | ||
本发明涉及神经酰胺激酶活性的调节剂。
鞘脂类一直被看作是细胞膜的主要组分之一。最近的证据表明,除结 构作用外,鞘脂类还可发挥生物活性脂类的作用并影响信号转导,其作用 方式与甘油磷脂类相似。
鞘脂代谢物的生理学活性包括例如诱导细胞凋亡和刺激细胞增殖,并 且已经表明,代谢鞘脂类的酶可能参与诱导各种疾病。
例如
-已经表明控制细胞机理的神经酰胺是上面所示酶促反应中的调节 剂,例如报道了神经酰胺以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1β的第二信使的 形式起作用,并且活化了花生四烯酸途径,如磷脂酶A2;并且因此,认为 神经酰胺或其代谢物是炎性疾病中的恶化因子;
-神经酰胺在HIV感染患者中加剧了伴有细胞凋亡的CD4+T-细胞减 少和脑细胞的HIV感染,
-据报道TNF-α可在2型糖尿病中作为触发剂造成胰岛素耐受性和造 成肥胖,而神经酰胺参与了TNF-α的下调;
-公开了神经酰胺触发了脂多糖造成的败血症;
-据报道神经酰胺的增加活化了LDL(其触发了动脉粥样硬化损伤)聚 集反应中的鞘磷脂酶;
-已知神经酰胺在放疗和化疗中促进了癌症细胞的细胞凋亡;
-表明在白血病细胞的药物耐受中涉及神经酰胺调节:神经酰胺水平 的降低与白血病中的化疗耐受情况有关。
神经酰胺-1-磷酸酯(Cer-1-P)(其是通过神经酰胺激酶的作用例如通过 各种神经酰胺衍生物(例如包括N-酰化的衍生物,如N-己酰基-、N-辛酰基 -、N-棕榈酰基-D-赤型-鞘氨醇)1位羟基的磷酸化而由神经酰胺产生的)也 表现出生理学活性,例如
-在受到钙刺激时由神经酰胺激酶产生的Cer-1-P据称可调节神经元 递质从脑突触的释放并调控神经酰胺激酶的作用,因此预期在各种神经元 病症(例如包括阿耳茨海默病)的治疗中有价值;
-据信Cer-1-P抑制了各种正常的神经酰胺活性,其可能是通过抑制 酸鞘磷脂酶来发挥该作用,因此,预期Cer-1-P调控许多病症,例如炎性 病症,例如包括慢性关节炎、HIV-感染、胰岛素耐受性作为触发剂造成的 2型糖尿病、肥胖、败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据信该类疾病可以通过神经 酰胺激酶的调节进行治疗;
-据信Cer-1-P主要在细胞内起作用,在那里,其促进了囊泡转运。 已经表明其参与了吞噬作用,因此可能在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还已经表明了外源性加入的Cer-1-P的致有丝分裂活性。因此,这 种鞘脂代谢物可能与细胞增殖病症(非限制性地包括癌症和牛皮癣)有关。
-已经报道了Cer-1-P介导细胞因子和钙离子载体诱导的花生四烯酸 释放,并且进一步表明C-1-P可能直接活化胞质PLA2;这进一步表明 Cer-1-P可能在炎性病症中起作用;
-Cer-1-P水平还可能与视觉系统的病理生理学相关(例如易患色素性 视网膜炎)。
现在,令人吃惊地提供了调控、例如抑制神经酰胺激酶活性的化合物。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1是包含至少8个,例如8至2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脂族、 芳族或杂环基团,
R2是包含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支链或环状脂族、芳族或杂环基 团,且
环A是与同环A相连的苯环稠合的杂环基,其包含5或6个,优选5 个环成员和1至4个选自N、S、O的杂原子;优选包含两个,优选至少一 个氮原子,
前提条件是不包括下列化合物
N-[2-(乙酰氨基)-6-苯并噻唑基]-三环[3.3.1.13,7]癸烷-1-甲酰胺,例如下式的 化合物
N-[2-(苯甲酰氨基)-6-苯并噻唑基]-三环[3.3.1.13,7]癸烷-1-甲酰胺,例如下式 的化合物
N-[2-(苯甲酰氨基)-6-苯并噻唑基]-3-氯-苯并[b]噻吩-2-甲酰胺,例如下式的 化合物
2,3-二氢-N-[2-[(1-氧代丁基)氨基]-6-苯并噻唑基]-1,4-苯并二氧杂环己烯-6- 甲酰胺,例如下式的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瓦提斯公司,未经诺瓦提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19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