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酪蛋白纳米粒子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2175.2 | 申请日: | 200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5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相见牧子;根守良一;荻原一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8/11 | 分类号: | A61K8/11;A61K47/36;A61K8/14;A61K47/40;A61K8/31;A61K47/42;A61K8/34;A61K47/44;A61K8/49;A61K8/55;A61K8/64;A61K8/73;A61K8/92;A61K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纳米 粒子 | ||
1.一种通过下述工序(a)到(c)制造的内含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 10nm以上且小于300nm的酪蛋白纳米粒子,
(a)将酪蛋白混合到pH为8以上、pH小于11的碱性水性介质中 的工序;
(b)在工序(a)得到的溶液中添加至少1种活性物质的工序;以及
(c)将工序(b)得到的溶液注入pH3.5~7.5的酸性水性介质的工序。
2.一种通过下述工序(a)到(c)制造的内含活性物质的、平均粒径为 10nm以上且小于50nm的酪蛋白纳米粒子,
(a)将酪蛋白混合到pH为8以上、pH小于11的碱性水性介质中 的工序;
(b)在工序(a)得到的溶液中添加至少1种活性物质的工序;以及
(c)边搅拌工序(b)得到的溶液,边将该溶液的pH从酪蛋白的等电 点下降到pH偏离1以上的pH的工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活性物质 是离子性物质或脂溶性物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活性物质 是化妆品用成分、功能性食品用成分或药品成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活性物质作为 化妆品用成分是保湿剂、美白剂、毛发护理剂、毛发恢复剂、毛发生 长剂、抗白发剂、防老化剂、抗氧化剂、胶原合成促进剂、防皱纹剂、 防痤疮剂、维生素、紫外线吸收剂、香料、色素、止汗剂、冷却剂、 保温剂、黑色素生成抑制剂、黑色素细胞活化剂、清洁剂、瘦身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活性物质作为 功能性食品用成分是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抗压剂、氨基酸类 物质、类胡萝卜素、果实和植物的提取物。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活性物质作为 药品成分是毛发护理剂、毛发恢复剂、毛发生长剂、抗生素、抗癌药、 抗炎药、抗过敏剂、激素、抗血栓剂、免疫抑制剂、抗真菌药、核酸 药物、麻醉药、解热药、镇痛药、止痒药、抗浮肿药、止咳化痰药、 抗癫痫药、抗帕金森药、催眠镇静剂、抗焦虑药、兴奋剂、肌松药、 抗抑郁药、复方感冒药、自主神经类药物、镇痉药、发汗剂、止汗剂、 强心剂、心率不齐用药、血管紧张素、血管扩张药、降血压药、糖尿 病治疗药、高血脂剂、呼吸兴奋剂、止咳药、维生素、体内平衡剂、 多肽、缺损性角化抑制剂、疫苗或皮肤软化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相对于酪 蛋白的重量,酪蛋白纳米粒子含有0.1~100重量%的活性物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在工序(b) 中,添加活性物质溶液,该活性物质溶液是活性物质溶解到水或者水 和至少10重量%的混和性有机溶剂中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相对于碱性 水性介质,添加0.1~100重量%的水和至少10重量%的混和性有机溶 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在工序 (b)中,添加内含活性物质的脂质体水分散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相对于酪蛋 白的重量,添加0.1~100重量%的内含活性物质的脂质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在工序 (b)中,添加活性物质的环糊精溶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相对于酪蛋 白的重量,添加0.1~100重量%的环糊精。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相对于 酪蛋白的重量,添加0.1~100重量%的脂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其中相对于 酪蛋白的重量,添加0.1~100重量%的其它类型的蛋白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21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