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锡电镀浴、镀锡膜、锡电镀方法及电子器件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3466.3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1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梁田勇;辻本雅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5D3/30 | 分类号: | C25D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 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镀 镀锡 方法 电子器件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替代锡-铅合金电镀的锡电镀浴、镀锡膜和锡电镀 方法,本发明也涉及电子器件元件。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锡焊的元件,例如芯片元件、晶体振荡器、凸点(bumps)、 连接器、引线框架、箍、半导体封装和印刷电路板的电子器件的元件, 通常应用锡-铅合金电镀。在印刷电路板等的制造中,已经广泛使用锡 -铅合金电镀膜作为抗腐蚀膜。
然而近年来,对于铅的使用已经引入更为严格的规定以作为环境 保护的措施,这导致希望使用无铅电镀以替代锡-铅合金电镀材料。无 铅锡合金电镀就是一种这样的无铅电镀,并正得到广泛开发。无铅电 镀的实例包括镀锡、锡-铜合金电镀、锡-银合金电镀、锡-铋合金电镀 等。然而,已知常规镀锡膜易于形成称为“晶须”的须状晶体,并且 这些晶须引起例如短路的问题。此外,迄今开发的无铅锡合金电镀膜 也并不是充分的,尽管与镀锡膜相比,已观察到对于形成晶须的抑制 效果。
即使无铅锡合金电镀有助于抑止晶须形成,但其需要烦杂地控制 其电镀浴,因为它是一种合金电镀,需要控制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 特别是在锡-银合金电镀浴或锡-铋合金电镀浴中,在两种金属元素之 间存在显著的电位差,以至于如果锡阳极表面或电镀工件当没有应用 电流时浸入电镀浴中,使得银或铋的置换并沉积在其表面上,可导致 锡阳极或工件不能使用。
为了抑制晶须形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参见三菱电气株式会社技 术报告,53卷,11期,1979(非专利文献1)),但是均各自具有问题。
(1)在锡或锡合金电镀的底镀层上进行镀镍:镀镍膜作为阻挡层抑 止在作为基体的铜和作为电镀膜的锡间形成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抑制 形成晶须。然而,许多元件由于它们所需性能并不允许镀镍。
(2)应用更厚的锡或锡合金电镀(10-20μm或更厚):膜厚度增加抑 制晶须形成,因为形成金属间化合物所生产的内应力作用达不到表面。 然而,具有许多不允许增加电镀膜厚度的电子器件。
(3)在锡或锡合金电镀后应用热处理和回流处理:在锡或锡合金电 镀后应用热处理和回流处理能够预先形成一层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 (Cu3Sn等),并且释放电镀膜的内应力,抑制晶须形成。然而,热处 理和回流处理导致在镀锡膜上形成氧化物膜,导致可焊性的降低。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3-293185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5-2368
非专利文献1:三菱电气株式会社技术报告,Vol.53,No.11,1979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是提供替代锡-铅合金电镀 的锡电镀浴,其能为需要锡焊的元件提供好的可焊性或有效地作为抗 腐蚀剂,能有效抑制晶须形成,能以高生产率形成镀锡膜,能容易控 制并能确保好的可加工性,提供使用锡电镀浴形成的镀锡膜,及使用 锡电镀浴的锡电镀方法,及电子器件元件。
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进行认真研究以获得上述目的。结果发现在锡 电镀浴中添加水溶性钨盐、水溶性钼盐或水溶性锰盐能够抑制镀锡膜 上晶须的形成,无需设置作为基体的铜合金和作为电镀膜的锡之间的 金属间化合物的阻挡层的镍、银等膜即可抑制晶须形成,并且由于能 够不使用热处理和回流处理即可抑制形晶须成,从而能够防止可焊性 恶化,因此,能以简单的方式有效抑制镀锡膜上晶须形成,从而完成 了本发明。
具体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下面锡电镀浴、镀锡膜、锡电镀方法及电 子器件元件。
锡电镀浴,其包含水溶性锡盐、一种或多种选自无机酸、有机 酸及无机酸和有机酸的水溶性盐的化合物、一种或多种选自水溶性钨 盐、水溶性钼盐及水溶性锰盐的盐。
如[1]所述的锡电镀浴,其中锡电镀浴的pH低于1。
如[1]或[2]所述的锡电镀浴,其中水溶性锡盐是锡(II)烷基磺酸 盐或锡(II)烷醇磺酸盐。
如[1]-[3]任一项所述的锡电镀浴,其中有机酸是烷基磺酸或烷 醇磺酸。
如[1]-[4]任一项所述的锡电镀浴,其还包括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5]所述的锡电镀浴,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聚氧乙烯烷基 苯基醚表面活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上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34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分享电路
- 下一篇:封孔处理剂、喷镀被膜包覆构件及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