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组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7075.9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好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50 | 分类号: | H01M10/50;H01M2/10;B60K1/04;H01M2/30;B60L11/18;H01M10/04;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柳春雷;南 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以及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特别是涉及包括双极二次电池和框体的电池组以及安装该电池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关于以往的二次电池的收存及冷却,例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47262号公报公开了电连接多个薄型二次电池并将其进行了层叠的组电池。该组电池中配置有多个散热部件来填充多个二次电池间的缝隙(相邻的薄型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在该二次电池中,通过向一个方向流过冷却介质对多个二次电池进行冷却。
作为上述的薄型二次电池,例如可以举出双极二次电池的例子。一般来说,双极二次电池的构造为经由电解质而层叠多个双极电极。这里,所谓双极电极是指:在被形成为板状的集电部件的一个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在集电箔的另一个面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电极。双极二次电池的形状有多种,如果示出一个例子,例如为薄板状。
在使双极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时,将在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上流过电流。因此,由于双极二次电池放热使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上升。作为冷却双极二次电池的方法,人们想到了例如在沿与双极电极的层叠方向相垂直的平面的方向上流过冷却介质。
但是,在根据上述方法冷却二次电池时,由于冷却介质中在冷却介质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之间会产生温差,因此,所述平面内也会产生温差。即冷却介质的上游侧与冷却介质的下游侧相比温度更低。但是,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47262号公报中并没有公开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缓和双极二次电池的温度分布的偏差以及安装该电池的车辆。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一种电池组,包括: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的电池集合体。多个电池结构体的每一个均具有:被层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配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与正极和负极的层叠方向一致。电池组还包括:用于通过冷却介质的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包括导入通路、排出通路、以及方向转换部。导入通路沿多个电池结构体中配置在层叠方向的一端的电池结构体而设置,导入冷却介质。排出通路沿多个电池结构体中配置在层叠方向的另一端的电池结构体而设置,排出冷却介质。方向转换部改变从导入通路流入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使冷却介质流向排出通路。
优选的是:冷却通路与内部收存电池集合体的框体被一体化。导入通路的冷却介质的导入口与排出通路的冷却介质的排出口被设置在框体的相同的面上。
更优选的是:电池集合体还包括与正极或者负极电连接的外部端子。在框体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处设置有用于将外部端子从框体的内部取出到框体的外部的取出口。
更优选的是:框体包括分别与配置在一端的电池结构体和配置在另一端的电池结构体面对的第一以及第二内壁部。电池集合体以在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框体中。在第一内壁部与电池集合体之间以及第二内壁部与电池集合体之间设置有绝缘体。
更优选的是:框体包括相对于电池集合体位于上部的上壳体;以及相对于电池集合体位于下部的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螺栓而连结。
进一步优选的是:上壳体和下壳体夹持绝缘部件而连结。螺栓由绝缘体构成。电池集合体以在层叠方向上被加压的状态而被收存在框体中。
优选的是:冷却通路中形成有将冷却通路分割为多个通路的多个壁。
进一步优选的是:多个通路中位于冷却通路的中央部的通路的宽度小于多个通路中位于冷却通路的端部的通路的宽度。
优选的是:多个电池结构体中相邻的两个电池结构体之间设置有导电部件。在导电部件的第一主表面侧配置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一个所具有的正极,在导电部件的第二主表面侧配置两个电池结构体中的另一个所具有的负极,正极为形成在第一主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为形成在第二主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车辆,包括:配置在车厢内部的座位;以及配置在座位下的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电池结构体的电池集合体,多个电池结构体的每一个均具有:被层叠的正极和负极;以及配置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多个电池结构体的层叠方向与正极和负极的层叠方向一致。电池组还包括:用于通过冷却介质的冷却通路。冷却通路包括:导入通路、排出通路、以及方向转换部。导入通路沿多个电池结构体中配置在层叠方向的一端的电池结构体而设置,导入冷却介质。排出通路沿多个电池结构体中配置在层叠方向的另一端的电池结构体而设置,排出冷却介质。方向转换部改变从导入通路流入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使冷却介质流向排出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7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向耦合器
- 下一篇:集电效率提高的二次电化学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