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18751.4 | 申请日: | 200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8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斯波晃司;铃木通典;村上真人;松平悠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6/06 | 分类号: | C08F6/06;C08F4/54;C08F4/60;C08F4/70;C08F36/06;C08F29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建秋;王凤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二烯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对1,3-丁二烯进行顺式-1,4聚合,接着在该聚合体系中进行间规-1,2聚合,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还包括聚合后添加以下的通式(I)所表示的氢卤酸或氢卤酸盐,
M’(X’Oq)rZ’s (I)
式中,M’表示金属或氢原子,X’表示选自氯、溴、碘中的卤素原子,O表示氧原子,q表示1以上4以下的整数,Z’表示能够与M’结合的阴离子,r表示1以上的整数,r+s表示M’的氧化值;
所述间规-1,2聚合所用的催化剂为含有钴化合物、烷基铝化合物、及硫的化合物的催化剂;氢卤酸或氢卤酸盐的添加量,相对于1摩尔的硫的化合物为0.002摩尔~5摩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为次氯酸或次氯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式-1,4聚合所用的催化剂为含有钴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及水的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为R13Al所表示的三烷基铝化合物及R23-nAlXn所表示的含卤素铝化合物,其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R2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X表示卤素,n为1~2的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式-1,4聚合所用的催化剂为将选自周期表第3族金属的化合物、烷基铝氢化物化合物、丁二烯、甲基铝氧烷及含氯化合物中的成分老化而得到的催化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式-1,4聚合所用的催化剂为由过渡金属化合物的茂金属型配位化合物、非配位性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性化合物、周期表第1~3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及水得到的催化剂,其中,周期表第1~3族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水的摩尔比为0.66~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顺式-1,4聚合所用的催化剂为由(A)钇化合物、(B)由非配位性阴离子和阳离子组成的离子性化合物、及(C)选自周期表第2族、第12族及第13族的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得到的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该(A)钇化合物,使用下述的通式所表示的具有庞大配位基的钇化合物,
式中,R1,R2,R3各自表示氢、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烃基,O表示氧 原子,Y表示钇原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聚丁二烯为含有(1)3~30重量%的沸腾正己烷不溶性物质和(2)97~70重量%的沸腾正己烷可溶性物质的增强聚丁二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宇部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187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