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3144.7 | 申请日: | 200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阿久津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A47C1/036;A47C7/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1.一种车辆座椅,具备:具有一对侧框架的四边框状的座椅靠背框架; 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之间的上部及下部座椅弹簧;安装在所述座椅弹簧上的一张 板状的柔性缓冲垫板;设置在所述缓冲垫板前侧的座椅靠背缓冲垫;以及设置 在所述座椅靠背缓冲垫与所述缓冲垫板之间且安装在所述缓冲垫板上的一张板 状的柔性辅助板,所述辅助板构成为若在弯曲的同时向前方突出则将所述座椅 靠背缓冲垫向前方推出,在所述辅助板的上部设置有与形成在所述缓冲垫板上 的多个卡合孔卡合的多个钩,所述钩构成为以能够相对所述卡合孔以左右方向 为中心线旋转但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上不移动的方式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具有向后侧突 出的向后的钩和向前侧突出的向前的钩,所述向后的钩与形成在所述缓冲垫板 上的上部卡合孔卡合,所述向前的钩与形成在所述缓冲垫板上的下部卡合孔卡 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卡合孔的 下缘形成向上的圆弧边缘,在所述下部卡合孔的上缘形成向下的圆弧边缘,在 所述向后的钩上形成与所述向上的圆弧边缘配合的后方圆弧卡合面,在所述向 前的钩上形成与所述向下的圆弧边缘配合的前方圆弧卡合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的圆弧边缘 的圆弧中心与所述向下的圆弧边缘的圆弧中心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 助板的下部设置有下部卡合部,在所述缓冲垫板上形成有所述下部卡合部上下 滑动自如地卡合的下部导向槽口,令所述下部卡合部与连结到操作部上的线缆 的缆线头卡合,所述操作部设置在所述车辆座椅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垫板的背 面设置有凹陷通路,所述凹陷通路用于配设所述线缆的内部缆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垫板的背 面设置有管保持部,所述管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线缆的外部管的前端。
8.一种车辆座椅,具备:具有一对侧框架的四边框状的座椅靠背框架; 安装在所述侧框架之间的上部及下部座椅弹簧;安装在所述座椅弹簧上的一张 板状的柔性缓冲垫板;设置在所述缓冲垫板前侧的座椅靠背缓冲垫;设置在所 述座椅靠背缓冲垫与所述缓冲垫板之间且安装在所述缓冲垫板上的一张板状的 柔性辅助板;头枕;以及碰撞检测体,当车辆上发生后部碰撞时,所述碰撞检 测体受到乘坐者的推压而向后方移动,从而使所述头枕向前方移动,所述辅助 板构成为若在弯曲的同时向前方突出则将所述座椅靠背缓冲垫向前方推出,在 所述辅助板的上部设置有与形成在所述缓冲垫板上的多个卡合孔卡合的多个 钩,所述钩构成为以能够相对所述卡合孔以左右方向为中心线旋转但在前后及 上下方向上不移动的方式卡合,在所述辅助板的下部设置有下部卡合部,在所 述缓冲垫板上形成所述下部卡合部上下滑动自如地卡合的下部导向槽口,所述 下部卡合部与连结到操作部上的线缆的缆线头卡合,在所述缓冲垫板的背面设 置有凹陷通路,所述凹陷通路用于配设所述线缆的内部缆线,所述碰撞检测体 配置在所述缓冲垫板后方的与所述内部缆线对置的高度的位置,所述操作部设 置在所述车辆座椅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1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机身损坏区域的维修方法
- 下一篇:航空航天用纤维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