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3144.7 | 申请日: | 2007-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阿久津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A47C1/036;A47C7/4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温大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缓冲垫压力的调节机构的车 辆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缓冲垫,利用安装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侧框架之间 的多个座椅弹簧弹力地被支承。座椅弹簧一般来说是蛇形弹簧或成形线弹簧。
此外,在座椅靠背缓冲垫的后方配置有缓冲垫板、用座椅弹簧将缓冲垫板 支承在座椅靠背框架上的车辆座椅,也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1)。
此外,在缓冲垫板上设置有前后地移动的辅助板、通过辅助板的移动来改 变缓冲垫压力的车辆座椅,也是公知的(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6-0216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06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技术的问题是,将辅助板安装在上述缓冲垫板上时的行程复杂,不利 于成本的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容易且合理地将辅助板安装在缓冲垫板 上的车辆座椅。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与活动头枕机构的基本部件的分解立 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缓冲垫板与辅助板安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侧框架和上述活动头枕机构的基本部件的侧视 图。
图6是表示上述缓冲垫板、上述辅助板及线缆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6组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辅助板的上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上述辅助板的上部的剖视图。
图10是上述缓冲垫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上述缓冲垫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将上述辅助板的上部连结到上述缓冲垫板上之前的状态的剖 视图。
图13是表示将上述辅助板的上部连结到上述缓冲垫板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使上述辅助板处于与上述缓冲垫板平行的状态时的向后的钩 与上部卡合孔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使上述辅助板处于与上述缓冲垫板平行的状态时的向前的钩 与下部卡合孔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上述辅助板的下部卡合部和线缆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上述辅助板的上述下部卡合部的剖视图。
图18是上述辅助板的上述下部卡合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车辆座椅1,具有:座椅靠 背2、座椅底座9以及设置在座椅靠背2上部的头枕6。座椅靠背2的座椅靠背 框架3具有一对侧框架17、上部框架12及下部框架13,并且呈四边框状。此 外,车辆座椅1具有由表皮部件5包围的缓冲垫4。
在上述上部框架12的附近,配设有能够相对座椅靠背框架3运动且横向 延伸的头枕支承部10。在支承部10上固定有用于插入上述头枕6的支柱8的下 部的纵卡合部11。支柱8通过纵卡合部11以自由调节高度的方式被支承。
在上述各侧框架17的上部或上部框架12的各端部处设置有托架24,在托 架24上通过轴16旋转自如地安装有上部连杆或曲拐15。上部连杆15具有向上 方延伸的上部长臂22及向前侧下方延伸的下部短臂23。上部连杆15借助上部 弹簧14的弹力,被朝向图5中顺时针旋转方向施力。弹簧14具有与上部连杆 15连结的第1端部及与侧框架17连结的第2端部。上述头枕支承部10的左右 两侧分别与上部臂22、22连结。下部臂23通过销21而轴固定在纵长的连结杆 20的上部。
上述上部连杆15通常借助弹簧14的弹力等而被保持在图5实线所示的位 置上,从而头枕6也被保持在通常位置。然而,当上部连杆15向虚线所示的位 置逆时针旋转时,头枕支承部10向前方移动,将头枕6向前方推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未经东京座椅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机身损坏区域的维修方法
- 下一篇:航空航天用纤维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