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基轧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23335.3 | 申请日: | 200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3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左海哲夫;村松尚国;千叶广树;山上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9/00 | 分类号: | C22C9/00;C22C9/05;B21B1/22;C22C9/06;B21B3/00;C22C9/10;C22C9/01;C22F1/08;C22C9/02;C2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 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基轧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各种铜合金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加工性而用于各种电子部件和机械部件。这样的铜合金,为了实现产品的小型化和高功能化,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工性。为了将铜合金材料以高精度加工成微小部件,优选将铜合金材料轧制成确保了良好的加工性的状态来制成轧制合金。例如,在非专利文献1、2中揭示:使(111)面平行地取向于板面,也就是使<111>//ND织构发达,这对于提高轧制材料的冲压成型性和弯曲加工性很重要。对于铝、铜等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金属,已知使用通常的轧制退火方法时,该<111>//ND成分根本不发达,但是会伴随着剪切形变而发达。例如,非专利文献3中指出:在高摩擦条件下轧制的铝的表面附近,<111>//ND发达。
非专利文献4指出,异步轧制在整个板厚度上对于<111>//ND织构的发达是有用的,报道了对于铝合金板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非专利文献5指出:对无氧铜以及铜-锌合金即黄铜实施异步轧制加工时,在整个板厚度上形成<111>//ND织构。
非专利文献1:Ph.Lequeu and J.J.Jonas:Metallugical transactions A,19A(1988),105-120
非专利文献2:五弓勇雄、铃木敬二郎、藤仓潮三,日本金属学会誌,32(1968),742-747
非专利文献3:T.Sakai,S.H.Lee and Y.Saito,Proc.LiMAT2001,Busan,Korea(2001),311-316
非专利文献4:T.Sakai,K.Yoneda,Y.Saito,Material Science Forum,396-402(2002),309-314
非专利文献5:T.Sakai,J.Watanabe,N.Iwamoto and H.Utsunomiya,Journal of the JRICu,Vol.44No.1(2005),73-78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通过异步轧制,就纯铜以及黄铜而言,可得到具有<111>//ND方位发达的轧制织构的铜合金。但是,本发明人等经研究得知,高摩擦条件下轧制铜合金时,在其表面附近<111>//ND发达,但是经固溶化处理,已形成的<111>//ND织构明显减少。因此,至今为止,其他的铜合金还尚未能够得到,特别是在进行了固溶化处理这样的700℃~1000℃的温度范围的热处理后也具有<111>//ND方位发达的轧制织构的铜合金。
由于经剪切形变而形成的剪切织构也属于变形织构,所以可以预测到会受合金成分的影响。但是,至于基于铜合金中的合金成分而形成的剪切织构的结构以及已经形成的剪切织构在之后的加工中如何变化,则完全不可预测。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为提供一种加工性良好的铜基轧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加工性和强度均良好的铜基轧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进而,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提供<111>//ND织构发达的铜基轧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具有<111>//ND织构的析出硬化型铜基轧制合金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经各种研究发现,对包含一定范围合金成分的铜合金在无润滑的条件下实施轧制处理,可使加工性良好的组织即<111>//ND织构发达,并且在固溶化处理后也可维持该轧制织构,于是完成了本发明。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手段。
(1)一种铜基轧制合金,具有铜基合金组成,该铜基合金组成含有0.05质量%~10质量%的从Be、Mg、Al、Si、P、Ti、Cr、Mn、Fe、Co、Ni、Zr以及Sn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元素,X射线衍射强度比I(111)/I(200)为2.0以上,其中,I(hkl)是来自在所述轧制的板面测定的(hkl)面的X射线衍射强度。
(2)在上述(1)所述的铜基轧制合金中,上述元素为从Be、Si、Ti以及Ni中选择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元素。
(3)在上述(1)或(2)所述的铜基轧制合金中,含有小于不可避免杂质浓度的P。
(4)在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铜基轧制合金中,上述X射线衍射强度比为3.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3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