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26113.7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9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康二;村上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48 | 分类号: | B60R22/4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晓广;车 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卷绕 方法 卷收器 装置 | ||
1.一种安全带卷绕方法,其为具有卷绕安全带的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
基于所述起动信号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步骤、
检测工作中的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步骤、
在检测出过载时使所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的停止步骤、
维持使所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的待机步骤、
在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后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步骤、以及
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所述起动步骤,并且计算再起动次数,当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判定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确认步骤是在所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省略所述再起动判定步骤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步骤中,具有在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过渡到所述起动步骤的待机解除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步骤中,具有在检测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解除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起动信号检测步骤之后立即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预先收纳确认步骤,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所述起动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信号为检测所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7.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具有卷绕安全带的卷轴和使该卷轴旋转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检测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单元、
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单元、以及
控制所述电动机的工作的电动机控制单元,
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时使所述电动机工作,在由所述过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过载时使所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维持使所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所述安全带未结束卷绕时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在所述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所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不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而是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待机解除信号时不等待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即再起动所述电动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不等待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即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起动所述电动机的起动信号后,通过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起动所述电动机。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信号为检测所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13.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有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以可拉出的方式卷绕该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安全带上的锁舌以及固定在车体构造物上且能够与所述锁舌扣合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具有卷绕安全带的卷轴和使该卷轴旋转的电动机,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还具备检测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单元、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单元以及控制所述电动机的工作的电动机控制单元,
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时使所述电动机工作,在由所述过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过载时使所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维持使所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当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在所述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261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动力设备以及该设备作为应急发电机的应用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