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热强化玻璃及耐热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0170.2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0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雅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27/04 | 分类号: | C03B27/04;C03B3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多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热 强化 玻璃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热强化玻璃,特别涉及大楼用或住宅用的防火窗及防火 门所用的耐热强化玻璃及耐热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的钠钙玻璃,在建筑基准法中规定的防火窗的防火试验时或 火灾发生时,发生于端部的拉伸应力导致破损。该拉伸应力源于嵌入于窗 框中的端部和暴露于火焰的面部的温度差等。以往,作为用于防止火势蔓 延等的防火玻璃,一般采用埋入金属网而使得火灾发生时即使玻璃破裂也 不会因脱落而开口的嵌网玻璃。近年来,由于外观上的优点等,提出了即 使没有金属网火灾发生时玻璃也不会破裂而发挥防火性能的防火玻璃。
为了确保端部的强度,这样的防火玻璃需要通过所谓的物理强化处理 来提高表面压缩应力;所述物理强化处理是将玻璃板加热至软化点附近后, 吹送压缩空气等将玻璃板急冷的用于物理强化的热处理。该处理由于自玻 璃板较柔软的状态向玻璃面吹送压缩空气等来急冷,所以玻璃表面上可能 会产生急冷的痕迹或翘曲,平坦性变差,影像品质的下降不可避免。
此外,玻璃板如果在未对切割后的玻璃切割端面进行研磨的状态下端 部承受拉伸应力,则应力集中在位于玻璃板面和端面的交界的角部的微细 裂缝的部分,特别是切割时由轮刀式切割机或金刚石刀具形成龟裂的部分, 从而造成破裂。因此,为了使玻璃板的端部表面的强度(以下称为“边缘强 度”)提高,重要的是如何进行倒角。还有,边缘强度是指玻璃板的端部破 裂时在端部表面产生的拉伸应力。
引用文献1中提出了将玻璃的端部研磨成曲面形状后,研磨曲面端部和 平面部(板面)的交界部分,再通过物理强化处理使边缘强度提高了的防火 玻璃。然而,该引用文献1记载的玻璃板的端部研磨方法中,必须使用特殊 的曲面形状的研磨轮,需要制作新的研磨轮,玻璃端部的加工成本和其品 质管理成本增加。
引用文献2中提出了仅对玻璃端面的两端部的棱面进行倒角,再通过物 理强化处理使边缘强度提高了的防火玻璃。
这样切割玻璃并将端部通过与通常不同的方法研磨后进行物理强化处 理而提高了耐热强度的玻璃在防火玻璃中被专门称为耐热强化玻璃。作为 耐热强化玻璃所需的性能例如在日本需要满足建筑基准法第2条第9款的2 和建筑基准法第64条中所规定的阻火性能。作为对其进行评价的试验,例 如有基于ISO834-1:1999的加热温度曲线的防火试验。为了在该试验中合 格,要求在防火试验中不产生透过火焰的龟裂等损伤和间隙,所以基本上 不包括像嵌网玻璃那样即使玻璃破裂也不脱落的玻璃,必须玻璃不会破裂。 因此,将端部加工后的物理强化处理前的边缘强度和由物理强化处理产生 的边缘附近的表面压缩应力相加而得的值,即物理强化处理后的玻璃板所 具有的边缘强度必须至少高于上述试验时产生的边缘的拉伸应力。边缘的 表面压缩应力越高,则物理强化处理后的边缘强度越高,对于试验时产生 的拉伸应力的可靠性提高。然而,如果为了提高边缘的表面压缩应力而在 物理强化处理中将急冷开始的玻璃温度设得过高,则如前所述在玻璃板上 出现热处理痕迹和翘曲,平坦度变差,无法满足作为玻璃板的影像品质。
此外,耐热强化玻璃一直被用于公寓或办公楼等大楼,最近对住宅用 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用于住宅用的窗和门的玻璃如果以引用文献1或 2中的任一种方法加工端面,进行与以往相同的条件下的物理强化处理,则 由于厚度比用于大楼的玻璃小,所以容易产生热处理痕迹和翘曲,影像品 质容易出现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9-714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79769号公报
发明的揭示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作为大楼用或住宅 用的窗和门的玻璃、即使表面压缩应力小也能满足阻火性能的耐热强化玻 璃及耐热强化玻璃的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表面压 缩应力小也能满足阻火性能、且影像品质高的耐热强化玻璃及耐热强化玻 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根据上述目的而发现即使降低表面压缩应力也可以确保作为耐 热强化玻璃的强度的端部的加工方法并实施。此外,本发明除该端部的加 工方法之外,还发现满足高影像品质的物理强化处理的方法并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0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浸渍多孔物体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堆积装置的容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