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内部压力释放的通风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37067.0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2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尔·施奈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脱 颖;张景烈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内部 压力 释放 通风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风组件,后面称作空气止回模块装置(back-air blockingdevice),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的通风。
背景技术
这种通风装置用于机动车,用来排除机动车内部的废气。尽管如此,这种装置不应该导致外部的空气或污染物进入机动车内部。
通风组件的外壳或框架可以设计成多个部分,插入车辆主体的缝隙内。密封阀瓣被可枢转地或以弯曲的方式装在外壳上,在静止位置时,阀瓣密封外壳的缝隙,但是当车辆内部的压力大于外部环境时,它们将会移动到打开的位置。
德国专利文件DE29316536U1公开了一种空气止回模块装置,其阀瓣由弹性材料制成,通过产生将阀瓣偏置在阀座上的恢复力的方式安装。
欧洲专利文件EP1026021B1公开了一种使外壳和阀瓣的接触面处由不同的材料构成,保持所述面积较小(线性静止)。其目的是避免阀瓣和接触面碰撞。欧洲专利文件EP0467095B1也公开了一种使外壳或框架与阀瓣构成一整片并且通过一个薄膜铰链(foil hinge)将阀瓣连接于外壳。欧洲专利文件1584508A1公开了外壳和阀瓣一体且外壳和阀瓣采用不同的塑料。比如说,阀瓣是由相对柔软的材料制成,而外壳是由更加坚硬的材料制成。通过多组分注塑成型来制造。
通过美国专利5823870可以了解到带有阻挡件的阀瓣防止阀瓣打开过大或过于剧烈。
欧洲专利文件EP0915302A2公开了使阀瓣与外壳一体化但能从外壳分离,把手状的外壳突起进入阀瓣的缝隙中。由欧洲专利文件EP1491373A1可知在框架制成T形截面的突起插入弹性阀瓣的槽中。
基本上目前有这样的需求:阀瓣可以更容易、可靠地更换,在其闭合状态时尽可能紧地靠在外壳上,并且产生较少的或没有噪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构建一种用于机动车内部的空气止回模块装置,能满足以上需求,同时允许非常经济地制造。
本发明中,阀瓣为用封闭孔隙的发泡材料制成的薄板。
本发明中,空气止回模块装置的外壳或框架由已知的方式通过公知的双组分注塑成型过程制造,包括用软的柔性材料来制成周边的一个或多个唇状密封条,用来将外壳/框架与机动车的几何形状配合。外壳/框架上装有多个封闭孔隙发泡密封板。这些板可以通过粘合、熔合或其他方式安装。本发明中阀板(valve plate)极薄,以确保合适的弯曲。这样,就可以像现有技术中的橡胶阀瓣或者PET薄片那样操作。当机动车内的气压超过外面时,发泡阀板将向外弯曲,打开框架中的缝隙。
发泡阀板的优点在于比例如橡胶阀瓣更加经济地制造。另外一个优点在于发泡阀板产生更少讨厌的噪音。由于其重量低,发泡阀板操作起来更加顺畅。
一个显著的结果是,本发明中的空气止回模块装置必然降低了制造的成本。由于阀瓣本身固有的硬度,它们可以相对容易地附连。同时他们也不太产生讨厌的噪音。再次说明,由于他们的重量低,发泡阀瓣运行顺畅。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阀瓣通过卡扣机械地连接于框架上。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机械连接设计成阀瓣可以不变弯地从静止位置向打开位置旋转一个给定的角度。因此当车辆内的气压比外面稍微大一点时,阀板将不变弯。它将仅仅与其靠在框架上的静止位置分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两边气压的平衡。
以下将通过附图阐述一个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止回模块化装置的前视图,
图2与图1视角相同,但是是阀瓣打开时的情形,
图3为图1和2所示的空气止回模块化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沿图3中4-4线的截面图,
图5示出与图2有关的类似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3示出了用于空气止回模块化装置的外壳10。所述外壳包括大致呈矩形的在中央被纵向支架14划分的框架12。腹板16围成框架12和纵向支架14的长边之间等距离的多个矩形缝隙(aperture)。
图4和5示出了框架12和纵向支架14的截面轮廓。外壳10由较硬的塑料一体化制成。唇状密封条18通过双组分注塑成型于框架12的外侧。所述密封条由更软,更顺从(compliant)的材料制成。外壳10通过密封条18密封的方式被插入图中未示出的车辆主体的缝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未经ITW汽车产品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7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事故传感器和用于处理至少一个测量信号的方法
- 下一篇:光子晶体安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