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层合工艺中使用支化聚合物控制制品的尺寸稳定性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7076.X | 申请日: | 200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M·E·唐纳森;R·T·奈尔;J·C·梅恩;B·S·比肖普;R·E·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斯曼化学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8 | 分类号: | B32B37/18;B32B27/36;C08G63/2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苏林;韦欣华 |
地址: | 美国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艺 使用 聚合物 控制 制品 尺寸 稳定性 | ||
1.一种制造层合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提供第1层和第2层,各层独立地包含共聚酯层,其中至少1层进一步包含支化剂;
(b)提供介于所述第1层和第2层之间的夹杂物;
(c)在高于至少1层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20℃~约80℃的温度下,施加约20~约400psig的压力,
其中,所述第1层和第2层的界面处的温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1层和第2层中至少1层的Tg,且所述温度维持足够一段时间以形成所述层合制品,并且
其中,所述共聚酯具有约0.5~约1.2dL/g的比浓对数粘度(IV),其测量于25℃,每100mL由60重量%苯酚和40重量%四氯乙烷组成的溶剂使用0.50克聚合物的条件下。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温度维持约0.5分钟~约120分钟的一段时间。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共聚酯层进一步包含支化剂。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层合中所述第1层和第2层流动的减少,通过所述层面积的变化测量时,相对于不具有支化剂的相似共聚酯层减小大于约15%。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1和第2聚酯层在层合中具有的流动小于在夹杂物中引发缺陷的流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1层和第2层的界面处的温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1层和第2层的Tg。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聚酯包含:
(i)包含至少80摩尔%对苯二甲酸残基的二酸残基;和
(ii)包含98~1摩尔%乙二醇残基和2~99摩尔%衍生自1,3-或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二醇残基,其中所述乙二醇残基和环己烷二甲醇残基构成至少80摩尔%的二醇残基。
8.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100摩尔%二羧酸和100摩尔%二醇计,所述共聚酯包含:
(i)包含来自至少80摩尔%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重复单元的二羧酸成分;和
(ii)包含来自98~1摩尔%乙二醇和2~99摩尔%环己烷二甲醇的重复单元的二醇成分。
9.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100摩尔%二羧酸和100摩尔%二醇计,所述共聚酯包含:
(i)包含来自至少80摩尔%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重复单元的二羧酸成分;和
(ii)包含来自乙二醇和2~99摩尔%环己烷二甲醇的重复单元的二醇成分。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聚酯包含:
(i)包含至少80摩尔%对苯二甲酸残基的二酸残基;和
(ii)包含98~1摩尔%乙二醇残基和2~99摩尔%衍生自1,3-或1,4-环己烷二甲醇的残基的二醇残基,其中所述乙二醇残基和环己烷二甲醇残基构成至少80摩尔%的二醇残基。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聚酯包含:
(i)基本由对苯二甲酸残基组成的二酸残基;和
(ii)基本由乙二醇残基和1,4-环己烷二甲醇残基组成的二醇残基,其中,乙二醇残基∶1,4-环己烷二甲醇残基的摩尔比是约10∶90~约90∶10,
其中,在25℃,每100mL由60重量%苯酚和40重量%四氯乙烷组成的溶剂使用0.50克聚合物进行测量时,所述共聚酯具有0.5~1.2dL/g的比浓对数粘度(IV)。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化剂包含具有至少3个酸基或醇基的多官能酸或多官能醇。
13.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化剂包含:均苯三甲酸、偏苯三甲酸、柠檬酸、酒石酸、偏苯三甲酸酐、均苯四甲酸二酐、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柠檬酸、酒石酸、3-羟基戊二酸或它们的混合物。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化剂包含环氧化物。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环氧化物包含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支化剂包含树枝状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斯曼化学公司,未经伊斯曼化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70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输出装置以及混合动力汽车
- 下一篇:耐刮擦多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