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39043.9 | 申请日: | 2007-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9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篠田和伸;铃村惠司;山田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H01M8/0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 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排气通道的燃料电池系统,该排气通道具有 用于将在燃料电池运行期间产生的排气排放到外部的排气端口。
背景技术
通常,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用于向燃料电池的阳极供应 阳极流体的阳极流体供应单元、用于向燃料电池的阴极供应阴极流体 的阴极流体供应单元,和具有用于将在燃料电池运行期间产生的排气 排放到外部的排气端口的排气通道。在这种燃料电池系统中,专利文 献1披露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在用于容纳燃料电池 的外壳的通气孔中设有过滤器。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定专利公开No.2006-140,165
发明内容
当外部风通过置于排气通道的端部处的排气端口吹入排气通道中 时,担心应被从排气端口排放的排气不可以被从排气端口排出并且回 流。在这种情形中,担心燃料电池系统不能呈现出充分的发电性能。 例如,担心在燃料电池系统中使用的燃烧单元例如燃烧器的燃烧稳定 性可能被削弱。
已经基于以上情况而构思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在抑制应被从排气端口排放的排气回流到排气通 道中而没有被从排气端口排出方面,该系统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燃料电池系统包括: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燃 料电池、用于向燃料电池的阳极供应阳极流体的阳极流体供应单元、 用于向燃料电池的阴极供应阴极流体的阴极流体供应单元,和具有用 于将在燃料电池运行期间产生的排气排放到外部的排气端口的排气通 道,该排气通道在排气通道的、位于排气端口侧上的端部部分处包括 回流抑制单元。
回流抑制单元是这样一种装置,该装置用于防止当燃料电池系统 运行或者未运行时,在排气通道外部吹送的风的影响下,应被从排气 通道的排气端口排放的排气回流到排气通道中而没有被从排气端口排 出。因为这种回流抑制单元被设于排气通道的、位于排气端口侧上的 端部部分处,从而抑制了外部风通过排气端口进入排气通道中。因此, 抑制了应被从排气端口排放的废气回流到排气通道中而没有被从排气 端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燃料电池系统中,回流抑 制单元由面向排气端口的挡板部件形成。因为这种挡板部件被设于排 气通道的、位于排气端口侧上的端部部分处,所以抑制了外部风通过 排气端口进入排气通道。因此,抑制了应被从排气端口排放的排气回 流到排气通道中而没有被从排气端口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燃料电池系统中,通过使 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中的排气端口侧处的通道部分弯曲来形成所述回 流抑制单元。因为这种回流抑制单元被设于排气通道的、位于排气端 口侧上的端部部分处,所以抑制了外部风通过排气端口进入排气通道。 因此,抑制了应被从排气端口排放的气体回流到排气通道中而没有被 从排气端口排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系统具有下面的优点:因为如上所 述的这种回流抑制单元被设于排气通道的、位于排气端口侧上的端部 部分处,所以抑制了在排气通道外部吹送的风通过排气端口进入排气 通道,并且抑制了应被从排气端口排放的气体回流到排气通道中而没 有被从排气端口排出。结果,该燃料电池系统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发电 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透视图,该排气 管道是排气通道的位于排气端口侧上的端部部分;
图2是示出在被组装之前、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构件的 透视图;
图3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前视图;
图4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系统的概略图表;
图5是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侧视图;
图6是以与图1的排气管道不同的角度截取的、第一优选实施例 的排气管道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侧视图;
图10是根据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排气管道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系统的系统图 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39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下一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