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1315.9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W·阿佩尔;B·埃克霍纳;W·佩普尔尼;M·佩特里塞克;A·尚莱特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地利西门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3 | 分类号: | H01R13/53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 江;刘春元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电连接元件, 用于将导体连接到印刷电路板或者连接到布置于其上的印制导线,该 电连接元件包括:壳体;至少一个用于导体的夹紧连接;以及至少两 个连接管脚,用于优选可焊接地与印刷电路板或者印制导线相连接, 以及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 有上侧和下侧的印刷电路板以及可安装在印刷电路板的上侧的用于连 接导体的电连接元件,其中电连接元件具有:壳体;至少一个用于导 体的夹紧连接;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管脚,用于优选可焊接地与印刷电 路板相连接,并且印刷电路板配备有容纳开口,用于容纳连接管脚。
背景技术
电连接元件应用于极大不同的实施形式中,以便将大多线缆状的 导体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也称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上或 者连接到布置于其上的印制导线上。
这种电连接元件借助伸出的接触元件(下面称为连接管脚)被固 定在印刷电路板上,这些接触元件在安装位置中与设置在印刷电路板 上的、所分配的印制导线导电连接。连接管脚也称为焊接管脚,因为 它们通常接合到已经存在于印刷电路板中的容纳开口或者孔中,并且 随后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连接管脚存在于不计其数的实施变形方案中,并且大多具有圆形 的或者矩形的横截面。
由于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部件的高的布置密度,也希望电连接 元件的尽可能小的尺寸。
然而,由于在各个连接管脚之间必需的安全距离,减小电连接元 件的大小遇到极限。
这种安全距离大多根据标准被规定,以便可靠地防止电压飞弧以 及由此可靠地防止相邻的连接管脚之间的短路,并且根据施加在电连 接元件或者连接管脚上的电压的大小而改变。
为了让电流流过绝缘体(在按照前序部分所述的印刷电路板装置 中特别是位于相邻的连接管脚之间的空气)所需的具体电压基本上与 下面称为“电压路径”的路径的长度成比例,其中电子必须通过绝缘 体或者通过空气经过该路径,以便从一个连接管脚到达下一个连接管 脚并且引起短路。与此相应地,还以单位[V/mm]给出了材料特定的抗 电强度。在此,塑料具有比介质空气高大约10倍至40倍的抗电强度。
在传统的电连接元件的情况下,所提及的安全距离对应于电压路 径,该电压路径基本上等同于两个连接管脚之间的间隙。更准确地说, 安全距离或者电压路径通常作为在假想的连接线上在两个连接管脚的 外壳之间的直接距离来测量,该连接线在连接管脚的大多在电连接元 件的插入方向上伸展的轴线的垂直方向上,其中这样测量的安全距离 也称为“空气路径”。
与此同时还关于“爬电路径”定义了另一安全距离,其中电流必 须沿着印刷电路板的表面经过该爬电路径,以便从一个连接管脚到达 下一个连接管脚。所规定的“爬电路径”安全距离大多明显高于“空 气路径”安全距离,因为印刷电路板的表面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变脏, 并且附着在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的污物(必要时结合高空气湿度的存 在以及印刷电路板上的空气湿气的凝聚)能够实现在两个连接管脚之 间的容易的短路。
除了电连接元件的功率等级之外,根据标准的安全距离还受到其 他因素的影响,譬如电连接元件的使用领域,例如是否该电连接元件 使用在工业网络中或者家庭网络中。
如果印刷电路板在为了容纳连接管脚而设置的容纳开口的区域中 还具有金属边缘,则在此可以再减小有效的电压路径或者“爬电路径”, 其中电流必须在两个连接管脚之间经过该路径。在此也要考虑焊接材 料的层厚度,其中连接管脚借助该焊接材料来与印刷电路板焊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使各个连接管脚彼此绝缘,以便防止在 这些连接管脚之间的电压飞弧。特别地,应当能够实现将电连接元件 的连接管脚彼此更近地布置,并且由此与在传统的连接元件的情况下 或者通过预先给定所描述的安全距离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电连接元 件的更小的结构。虽然接触管脚的间距更小,但是应当保证相对于相 邻的连接管脚之间的电压飞弧的危险的足够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标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表征特征的电连接元 件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0的表征特征的装置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地利西门子公司,未经奥地利西门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13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