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用轴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1384.X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重冈和寿;山本一成;鸟居晃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9/18 | 分类号: | F16C19/18;B60B35/14;B60B35/18;F16C25/06;F16C33/60;F16C33/64;F16C33/78;F16C35/06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轴承 装置 | ||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在其内圆周上 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 一对内环,在它们的外圆周上形成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 表面,所述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 安装至轮毂的圆筒形部分上;以及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 设置于所述外滚道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
所述外环和所述内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辊轧来形 成;
所述外环具有圆筒形部分以及形成于该圆筒形部分的中央且外周朝 向内径侧凹陷的凹陷部,在内圆周的与所述凹陷部对应的内周侧形成有 朝径向内部突出的环形突出部,在该环形突出部的两侧的内圆周形成所 述双列外滚道表面,并且在其两侧形成在轴向外部延伸的圆筒部,所述 圆筒部的壁厚比形成有所述外滚道表面的部位的壁厚薄;
所述一对内环被配置成相同形状的部分左右对称且没有间隙地紧靠 的状态,从该紧靠部沿着各个轴向分别形成内圆周为嵌合面的第1圆筒 部和与该第1圆筒部相连的内滚道表面,在这些内滚道表面的不同于形 成有所述第1圆筒部一侧形成轴向延伸的第2圆筒部,这些第2圆筒部 的内圆周直径大于第1圆筒部的内圆周直径;
在通过所述外环的内圆周和所述内环的第2圆筒部的外圆周形成的 环形空间的开口部中压入固定接触型密封件,所述固定接触型密封件固 定至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
所述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被实施了表面 硬化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通过下述步骤施加 轴承预加负荷:通过螺纹紧固手段来紧固插入至一对内环中的轮毂和插 入至轮毂中的等速万向节的外接合构件;在轮毂的肩部和外接合构件的 肩部之间从内环的两侧对内环施加压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通过冲压具有 防锈能力的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来形成所述外环和内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环的外 滚道表面和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具有淬火硬化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用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外环的外滚道 表面和所述内环的内滚道表面具有淬火硬化层。
6.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包括:大体上圆筒形的外环,在其内圆周 上形成双列外滚道表面,在其圆筒形部分的外圆周上形成压入配合表面; 一对内环,在它们的外圆周上形成与双列外滚道表面相对的内滚道表面, 内环还具有圆筒形部分,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安装表面安装至轮毂 的圆筒形部分上,将所述一对内环设置为所述一对内环的圆筒形部分的 端面彼此紧靠;双列滚动元件,以可自由滚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外滚道 表面和内滚道表面之间,所述车轮用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至少所述外环和内环中的外环由板状构件或者管状构件通过冲压或 辊轧来形成;
所述外环具有从所述外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所述内 环具有从内滚道表面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 的厚度小于所述外滚道表面的厚度;
密封件设置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和内环的圆筒形部 分的外圆周之间的环形空间中,所述密封件压入配合至外环的圆筒形部 分的内圆周;
外环的双列外滚道表面和内环的内滚道表面被表面硬化,
其中,所述外环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圆筒形部分,每个内环在其轴向 外端形成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密封件安装于形成在外环的圆筒 形部分和内环的凸缘之间的开口中,
其中,所述密封件包括:
芯金属,压入配合至所述外环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圆周,
密封构件,附接于所述芯金属,并具有多个密封唇;
所述密封件中的外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所述轮毂的肩部滑动接触, 所述密封件中的内侧密封件的密封唇与内侧内环的凸缘部分的侧面滑动 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13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