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共聚物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2982.9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大介;须藤健;高村元;山下太郎;山内幸二;松本英树;歌崎宪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20/12 | 分类号: | C08F220/12;C08F220/04;C08F8/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韦欣华;李平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共聚物 制造 方法 | ||
1.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制造含有(i)不饱和羧酸烷基酯 单元和(ii)不饱和羧酸单元的共聚物(A),并接着热处理以通过(a)脱水 和/或(b)脱醇反应进行分子内环化反应,从而制造含有(iii)各自如下列 通式(1)所示的戊二酸酐单元和(i)不饱和羧酸烷基酯单元的热塑性共聚 物(B),其特征在于,在聚合步骤中将作为原料的含有不饱和羧酸烷基 酯单体和不饱和羧酸单体的单体混合物及含有每100重量份单体混合 物0.1至2.0重量份链转移剂和在聚合温度下的半衰期为0.01至60分 钟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原料混合液供应到聚合容器中,在聚合容器 中的共聚物(A)含量保持在20至80wt%的同时进行连续聚合,以连续 制造由共聚物(A)和未反应的单体混合物构成的共聚物溶液,接着将聚 合步骤中获得的共聚物溶液连续供应到脱挥发装置中,以在聚合温度 以上且低于300℃的范围内在200托或更低的减压下进行脱挥发,从而 分离和除去未反应的单体(脱挥发步骤),并接着将所述脱挥发步骤中获 得的共聚物(A)连续供应到环化装置中,以在环化装置中在200℃至 350℃下热处理,从而进行分子内环化反应(环化步骤),进一步地,将 脱挥发步骤中分离和除去的未反应的单体或由未反应的单体和有机溶 剂(C)构成的混合物再循环到所述聚合步骤中,
[化学式1]
其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选自氢原子和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 的任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聚合 步骤中,能够溶解共聚物(A)的有机溶剂(C)以每100重量份单体混合物 1至200重量份的量包含在原料混合物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聚 合步骤中的聚合容器是完全混合反应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聚合步 骤具有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完全混合反应器和接着与所述反应器串联 设置的具有静态混合结构部件的管式反应器;在所述完全混合反应器 中,将共聚物(A)含量保持在20至55wt%进行连续聚合,以连续制造 共聚物溶液;接着,用泵连续取出所得共聚物溶液并在加压下送入具 有静态混合结构部件的管式反应器;并且再接着在该具有静态混合结 构部件的管式反应器中,加入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并在通入反应溶液的 同时混合,以制造共聚物溶液,同时确保在具有静态混合结构部件的 管式反应器出口处共聚物溶液中共聚物(A)的含量保持在50至90wt%。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挥发 步骤中的脱挥发装置是具有圆筒容器和带有围绕单个或多个旋转轴安 装的许多搅拌元件的搅拌器,并具有在圆筒段顶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排气孔、在圆筒段一端的用于供应共聚物溶液的供应口、和在另一端 的用于在脱挥发完成后取出共聚物(A)的排料口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挥发 步骤中的脱挥发装置是排气式双螺杆挤出机。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脱挥发 步骤包括用于在加热至从聚合温度到250℃的范围并减压至200托或更 低的脱挥发装置中进行脱挥发的在先脱挥发子步骤,和在加热至所述 在先脱挥发子步骤的脱挥发温度到300℃的范围并减压至200托或更低 的脱挥发装置中进行脱挥发的后继的在后脱挥发子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造热塑性共聚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环化步 骤中的环化装置是具有圆筒容器和带有围绕旋转轴安装的多个搅拌元 件的搅拌器,并具有在圆筒段顶部的至少一个排气孔、在圆筒段一端 的用于供应共聚物(A)的供应口和在另一端的用于取出热塑性共聚物(B) 的排料口的水平搅拌装置,以在250℃至350℃的温度和100托或更低 的压力下使反应混合物停留20至180分钟进行环化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298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轴式放线架快速更换线盘装置
- 下一篇:漆包线收线机全自动换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