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铰接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5553.7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C·克龙诺瓦;R·利伯格;T·兰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堪尼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7/02 | 分类号: | B62D47/02;B60D1/32;B62D5/00;B62D5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永建 |
地址: | 瑞典南***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接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具有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铰接车辆所使用的用于铰接 车辆的铰接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铰接控制系统的的铰接 车辆。
背景技术
长的车辆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它们与较短的车辆相比具有更高的装载 能力。但是,缺点是长的车体例如在转弯时需要大量的空间。因此,市区 使用的长的车辆通常构造成铰接车辆。这种车辆例如为公共汽车、铰接货 车和拖挂式卡车。所述铰接便于车辆在市区区域中的通过能力,而且同时 具有了长车体的优点,即较高的载客能力或装载(运输)能力。
传统的铰接车辆的传动系统使用的是转向前轴和位于例如为卡车的前 车体上的传动轴,以及一个或多个位于例如为挂车的后车体上的轴。起同 样功能的方案对于铰接公共汽车也是通用的,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和传动装 置安装在前车体的转向轴与传动轴之间的地板下方,其中前车体牵引后车 体。这种公共汽车的驾驶特性一般与拖挂式卡车的驾驶特性类似。
但是这种方案与尤其是对于城市公共汽车来说希望具有尽可能低的地 板以使上下车既快速又方便的结构带来了物理上的冲突,其原因是由于发 动机和传动装置所需的必要空间使得难以达到这样低的地板设置。因此, 铰接公共汽车通常将发动机和传动装置置于公共汽车后车体的后部中,即 在铰接后面。但是,前车体由后车体推动的方案带来很大程度上不同于非 铰接车辆和具有作为牵引器的前车体的铰接车辆的驾驶特性。
例如,如果铰接头可以太过自由、即太过无阻尼地转动,那么就存在 车辆的后车体可能将中轴,即前车体的后轴,或将车辆的中部甩出并侧向 地推出的风险,尤其是在冬天的条件下以及其它的易打滑的条件下。此外, 如果高速运转期间铰接太过无阻尼,那么车辆就可能变得不平稳。另一方 面,如果铰接太过受阻尼,那么例如在转弯期间必要的转动将会被阻止并 且车辆将倾向于继续向前直行。
因为这些原因,已经公开了许多铰接控制系统,其中铰接通常由阻尼 机构控制,所述阻尼机构用于根据当前的驾驶条件提供铰接的适当阻尼常 数。这种阻尼机构通常是电控的,其中所述阻尼常数例如基于例如为转向 角、当前铰接角、车速、铰接角速度(articulation angle rate)和铰接角加速 度的参数而被控制。
但是,如果系统出现故障,那么这种电控阻尼系统通常就不能使车辆 继续运行,所以需要有一种改进的铰接阻尼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提及的问题的铰接控制系统。 该目的由一种供具有前车体和后车体的铰接车辆所使用的用于铰接车辆的 铰接控制系统实现。
根据本发明,所述铰接控制系统包括铰接装置,所述铰接装置包括第 一阻尼装置和第二阻尼装置,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所述第一阻尼装置的 第一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分开的、控制所述第二阻尼装置 的第二控制单元。
这样具有的优点是,如果其中一个控制单元工作不正常,那么另一个 控制单元就能够使用其相关的阻尼装置保持铰接机构的令人满意的控制, 从而确保车辆以安全方式持续运行。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及其优点从下面的对优选实施方式和附图的详细 描述中将会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所述优选实施方式和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 给出,而并不应被解释为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可以使用本发明的铰接车辆。
图2示出了铰接头的阻尼机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阻尼机构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词组“前车体”应被解释为具有 至少一个转向轴的车体。此外,“后车体”应被解释为具有至少一个后轴的 车体,其中所述后车体被布置成可以使用铰接装置、即可转动接头而与所 述前车体连接。
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控制单元”应被解释为包括 控制逻辑的单元,所述控制逻辑能够与其它控制单元交换数字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堪尼亚有限公司,未经斯堪尼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5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立式转模式软管注头机
- 下一篇:新型手动鼻孔毛修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