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本体第Ⅷ族/第VIB族金属催化剂的加氢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5613.5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3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侯治国;J·M·麦康纳池;T·米赞;W·G·博格哈德;W·E·刘易斯;N·S·伊斯梅尔;A·B·丹德卡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7/02 | 分类号: | C10G47/02;B01J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柏楠;刘金辉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体 vib 金属催化剂 加氢 操作方法 | ||
1.对原料加氢操作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多个催化剂段的反应系统,所述多个催化剂段包括至少一个 含有由前体组合物形成的本体金属催化剂的催化剂段和至少一个含有不同 催化剂的附加催化剂段,所述前体组合物包含第VIII族金属、第VIB族 金属和10重量%至60重量%的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其中所述基于有 机化合物的组分由有机络合剂形成;
引导烃原料在加氢处理条件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含有由前体组合物形 成的催化剂的催化剂段;
引导至少一部分经加氢处理的原料在第二加氢操作条件下通过所述至 少一个附加催化剂段。
2.对原料加氢操作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多个催化剂段的反应系统,所述多个催化剂段包括至少一个 含有由前体组合物形成的本体金属催化剂的催化剂段和至少一个加氢裂化 催化剂段,所述前体组合物包含第VIII族金属、第VIB族金属和10重量 %至60重量%的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其中所述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组分 由有机络合剂形成;
引导烃原料在加氢处理条件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含有由前体组合物形 成的催化剂的催化剂段;
引导至少一部分经加氢处理的原料在加氢裂化条件下通过所述加氢裂 化催化剂段。
3.对原料加氢操作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多个催化剂段的反应系统,所述多个催化剂段包括至少一个 含有由前体组合物形成的本体金属催化剂的催化剂段和至少一个含有不同 催化剂的附加加氢处理段,所述前体组合物包含第VIII族金属、第VIB 族金属和10重量%至60重量%的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组分,其中所述基于 有机化合物的组分由有机络合剂形成;
引导烃原料在附加加氢处理条件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含有附加加氢处 理催化剂的附加段;
引导至少一部分经加氢处理的原料在加氢处理条件下通过所述至少一 个含有由前体组合物形成的催化剂的催化剂段。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络合剂是有机酸。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选自由丙酮酸、乙酰丙酸、2- 酮古洛糖酸、酮葡糖酸、巯基乙酸、4-乙酰基丁酸、1,3-丙酮二羧酸、3-氧 代丙酸、4-氧代丁酸、2,3-二甲酰基丁二酸、5-氧代戊酸、4-氧代戊酸、乙 醛酸乙酯、羟基乙酸、葡萄糖、甘氨酸、草氨酸、乙醛酸2-肟、乙二胺四 乙酸、次氮基三乙酸、N-甲基氨基二乙酸、亚氨基二乙酸、二羟基乙酸、 苹果酸、葡糖酸、乙酰丙酮和柠檬酸组成的组。
6.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含有-COOH官能团和至少一 个选自羧酸-COOH、异羟肟酸-NOH-C=O、羟基-OH、酮基-C=O、胺-NH2、 酰胺-CO-NH2、亚胺-CNOH、环氧基=COC=或硫醇-SH的附加官能团。
7.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组分由有机络合剂 通过加热形成。
8.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络合剂是有机酸。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选自由丙酮酸、乙酰丙酸、2- 酮古洛糖酸、酮葡糖酸、巯基乙酸、4-乙酰基丁酸、1,3-丙酮二羧酸、3-氧 代丙酸、4-氧代丁酸、2,3-二甲酰基丁二酸、5-氧代戊酸、4-氧代戊酸、乙 醛酸乙酯、羟基乙酸、葡萄糖、甘氨酸、草氨酸、乙醛酸2-肟、乙二胺四 乙酸、次氮基三乙酸、N-甲基氨基二乙酸、亚氨基二乙酸、二羟基乙酸、 苹果酸、葡糖酸、乙酰丙酮和柠檬酸组成的组。
10.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酸含有-COOH官能团和至少一 个选自羧酸-COOH、异羟肟酸-NOH-C=O、羟基-OH、酮基-C=O、胺-NH2、 酰胺-CO-NH2、亚胺-CNOH、环氧基=COC=或硫醇-SH的附加官能团。
11.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组分由有机络合 剂通过加热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未经埃克森美孚研究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56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