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注射成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5885.5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铃石光信;斋藤明弘;宇参郭晃;平间浩之;饭渊一郎;五十岚俊晴;吉村雅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伸精工;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17;B29L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 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固性 树脂 制成 成型 制造 方法 注射 装置 | ||
技术分野
本发明涉及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注射成型装置,其通 过液状树脂注射成型法成型出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通常,成型加工出塑料制品(或部件)的方法已知有注射成型。此外,将 热固性树脂注射成型的情况下,已知有液状树脂注射成型法(LIM:Liquid Injection Molding),该方法将液状的热固性树脂(液状的原料树脂,以下有时 称为液状树脂)注射到高温模具后使其热固化。该方法是将液状的原料树脂注 射到高温模具后对其加热固化的一种成型法。
并且,为了在注射树脂时,不使模具模腔内的气体残留到成型品中,注射 成型中使用的模具上设有连通模腔和模具外部的排气孔(用于脱除气体的孔)。
在此,注射成型时原料树脂粘性较高的情况下,即使为了能充分脱除气体 而设置较大孔径的排气孔,粘性高的原料树脂也不会进入排气孔内;但在前述 液状树脂注射成型方法中原料树脂粘性低,因此增大排气孔的孔径的话,则存 在原料树脂流入排气孔内,使成型品上容易产生由流入排气孔的树脂所形成的 毛刺的问题。由此,成型后必需要除掉毛刺,但存在除掉毛刺很费工夫的问题。
此外,为了防止产生毛刺而减小排气孔的孔径的话,则可能难以完全脱除 气体而导致成型品内含有气泡,从而导致成型品的强度、品质降低。尤其,成 型品(制品部)为光学部件的情况下,内部含有气泡的话,则存在无法获得期 望的光学特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对于不仅限于树脂的注射成型而是主要用 于金属的铸造中所使用的模具,已提出能够容易改变模具上的脱气孔孔径的模 具(例如参照日本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397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使用室温水平下粘性低的热固树脂的液状树脂注射成型方法中, 并不容易找到不产生毛刺且不产生气泡的排气孔的孔径,即使排气孔的孔径能 够容易地进行调整,也难以获得无毛刺且不含气泡的成型品。尤其,光学元件 中,由于气泡的影响而无法获得期望的光学特性的情况下,是无法使用的,需 要获得即使带有毛刺但不含气泡的成型品。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情况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成型时产生 毛刺和含有气泡的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和注射成型装置。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下述模具来制造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所述模具具有:
模腔,其用于成型出制品部;
形成浇口部的浇口,其与该模腔连通并将液状的热固性树脂导入该模腔;
形成流道部的流道,其与该浇口部连通并将前述液状树脂导入该浇口部;
和形成溢流部的溢流接收部,其与前述模腔连通并接受从前述模腔内溢流 的前述液状树脂;
所述方法包括:
注射工序,该工序注射前述液状树脂,直至树脂从前述流道经由前述浇口 填充至前述模腔,再从该模腔填充至前述溢流接收部;
固化工序,该工序对前述模具内的前述液状树脂进行加温固化;
脱模工序,该工序使具有前述流道部、前述浇口部、前述制品部和前述溢 流部的树脂成型品从前述模具脱模;
切断工序,该工序从脱模后的前述树脂成型品的前述制品部切掉前述浇口 部和前述溢流部。
此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前述模具的前述溢流接收部设置为:连接 到前述模腔中的前述液状树脂最后填充的最终填充位置或该最终填充位置的 附近。
此外,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中,前述热固性树脂为硅酮树脂。
此外,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热固性树脂制成的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中,前述制品部为透明光学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伸精工;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东伸精工;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58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位布置的给水泵汽轮机疏水系统
- 下一篇:自适应全双工全频段回声消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