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冗余飞机部件的冗余飞机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46175.4 | 申请日: | 200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威尔逊·维·卡萨斯诺列加;沃尔夫冈古斯·埃比希特;安德里亚·弗赖 | 申请(专利权)人: | 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3/06 | 分类号: | B64D13/06;F25D17/02;F25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康 泉;宋志强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冗余 飞机 部件 冷却系统 | ||
1.飞机冷却系统(1),包括:
冷却至少一个第一热负荷(2a)的第一冷却剂流(4a),以及
冷却至少一个第二热负荷(2b)的第二冷却剂流(4b),
其中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所述第二热负荷(2b)由两个相互冗余的 飞机部件产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第二热负荷(2b)被 彼此双向地热连接,其中所述飞机冷却系统(1)包括第三冷却剂流(12), 所述第三冷却剂流(12)将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所述第二热负荷(2b) 热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飞机冷却系统(1)被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三冷却剂 流在穿过热接收器(16)之后并行地冷却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所述第二 热负荷(2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 冷却系统(1)被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冷却剂流(4a)和所述第二冷却剂流 (4b)接连地冷却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所述第二热负荷(2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冷却剂流(12)作为冷却剂电路被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冷却剂流(12)通过热接收器(16)被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 冷却系统(1)被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三冷却剂流采用不同于所述第一冷却剂 流(4a)或所述第二冷却剂流(4b)的冷却方法被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冷却剂流(4a)和所述第二冷却剂流(4b)各通过布置在冲压空气管道(8a, 8b)中的热交换器(6a,6b)被冷却,所述第三冷却剂流(12)通过布置在 所述飞机的舱底区域中的热接收器(16)被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冷却剂流(12)通过飞机外壳热交换器(16)被冷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热负荷(2a)和所述第二热负荷(2b)是电子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冷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冷却剂流(2a)、所述第二冷却剂流(2b)和所述第三冷却剂流(12)为液 态。
10.一种用于冷却至少两个冗余飞机部件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利用第一冷却剂流(4a)冷却由第一飞机部件产生的第一热负荷(2a);
利用第二冷却剂流(4b)冷却由与所述第一飞机部件冗余的第二飞机部 件产生的第二热负荷(2b);以及
将所述第一热负荷(2a)双向地热连接至所述第二热负荷(2b),
其特征在于,通过第三冷却剂流(12)热连接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 所述第二热负荷(2b),其中所述第三冷却剂流在穿过热接收器(16)之后 并行地冷却所述第一热负荷(2a)和所述第二热负荷(2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冷却至少两个冗余飞机部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利用热接收器(16)冷却所述第三冷却剂流(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未经空中客车德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61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多个显示模块的显示装置
- 下一篇:超广角微型光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