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咪唑啉酮基氨基嘧啶化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80047264.0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3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宇;H·B·布鲁克斯;J·Z·克里奇;J·R·亨里;M·K·斯拉特;王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莱利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9/14 | 分类号: | C07D409/14;A61K31/381;A61K31/4436;A61K31/4439;A61K31/444;A61K31/49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铁;李连涛 |
地址: | 美国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癌症 咪唑 啉酮基 氨基 嘧啶 化合物 | ||
发明背景
Plk1属于以已知为polo box结构域的磷酸丝氨酸/苏氨酸结合结构 域为特征的蛋白质激酶的小家族。Plk1在细胞周期的调节上起着中心 作用。在众多功能当中,Plk1被认为能调节有丝分裂的起始、发展和 离去,即当癌细胞分裂时的阶段。因此,阻断癌细胞中的Plk1可防止 它们的分裂或有丝分裂。
已经确定了干涉有丝分裂的有效力的抗癌药剂,如长春花生物碱 紫杉类药物和拓朴异构酶II抑制剂 是抑制26S蛋白体的抗肿瘤剂。然而, 这些药物对正常的非分裂性细胞引起相当大的副作用。具体地说Plk 抑制剂的目标针对分裂性细胞并可能能够避免不希望有的毒性。
Plk1的抑制剂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参见例如WO 06/066172。另 外,WO 06/021548公开某些二氢蝶啶酮类似物(例如,BI-2536)作为Plk1 的抑制剂。目前,BI-2536处于第II阶段临床试验中但具有高的清除率 (CL>1000ml/min)并且由于在人体中骨髓抑制作用而受到剂量限制。仍 然需要具有改进效力或药物动力学性能的抑制Plk1的其它化合物。也 理想的是具有能够口服给药的Plk1抑制剂。
本发明提供被认为在临床上可用于通过抑制Plk1来治疗癌症的新 型咪唑啉酮基氨基嘧啶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的某些被认为具有与在 WO 06/066172中公开的化合物相比得到改进的效力。另外,这些化合 物中的某些被认为具有与BI-2536相比得到改进的药物动力学性能。此 外,由于所试验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率,可以相信这些化 合物中的某些可以口服给药。
本发明的概述
本发明提供通式I的化合物:
通式I
其中:
R1是氢,羟基,羟甲基,卤素,甲基,氟甲基,C1-C2烷氧基,氨 基,或甲基氨基;
R2是氢,卤素,或氰基;
R3是氢或卤素;
前提条件是,R1、R2和R3中的至少一个是氢;和
R4是氢,卤素或甲基;或
它的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提供了治疗在哺乳动物体内的选自于非小细胞肺癌,口咽 癌,食道癌,胃癌,黑素瘤,皮肤的表皮样癌,乳腺癌,卵巢癌,子 宫内膜癌,结肠直肠癌,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甲状腺癌,子 宫颈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肝胚细胞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癌症当中 的癌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需要该治疗的哺乳动物施用治疗有效量 的通式I的化合物或它的药物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还提供药物组合物,它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或它的药物学上 可接受的盐,和相结合使用的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载体或稀释 剂。
本发明还提供用于药物的制备中的通式I的化合物或它的药物学 上可接受的盐。另外,本发明提供了通式I的化合物或它的药物学上可 接受的盐,它用于制备治疗在哺乳动物体内癌症的药物,该癌症选自 于非小细胞肺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黑素瘤,皮肤的表皮样癌, 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直肠癌,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 胞瘤,甲状腺癌,子宫颈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肝胚细胞瘤和非霍 奇金淋巴瘤癌症。另外,本发明提供了适合于治疗选自于非小细胞肺 癌,口咽癌,食道癌,胃癌,黑素瘤,皮肤的表皮样癌,乳腺癌,卵 巢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直肠癌,神经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甲状 腺癌,子宫颈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肝胚细胞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癌症当中的癌症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通式I的化合物或它的药 物学上可接受的盐,和相结合使用的一种或多种药物学上可接受的赋 形剂、载体或稀释剂。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其中:
R1是氢,羟基,卤素,甲基,C1-C2烷氧基,氨基,或甲基氨基;
R2是氢,卤素,或氰基;
R3是氢或卤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莱利利公司,未经伊莱利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472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热绝缘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保型聚氯乙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