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0780052670.6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2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洛朗·埃洛;达米安·德米德尔;马克·菲利普斯;米科莱·尼沃德尼切扎斯基;瓦尔德马·雅罗西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31 | 分类号: | B60R21/2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 华 |
地址: | 瑞典沃***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撞车的情况下,此类用于避免机动车辆乘客受伤的所 谓的安全气囊。
背景技术
在撞车时,这样一种安全气囊通过烟火式气体发生器(pyrotechnic gas generator)或充气机,从叠起的状态迅速膨胀至其所意图呈现在车辆乘客 前面的完全充气的状态,在叠起的状态中,折叠的安全气囊置放于车辆 的可移置的内板后面的隔间内。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仪表板的针 对机动车辆前排座位乘客的安全气囊。通常,这种乘客安全气囊必须显 著大于相应的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气囊,原因是,驾驶员安全气囊通常安 装在方向盘的中心内,故其比安装在仪表板内的乘客安全气囊更靠近其 所意图保护的人员。因而,机动车辆内前排座位乘客的这种大的安全气 囊必须具有比驾驶员安全气囊显著大的体积,以及需要相对昂贵和厚重 的显著多的织物和显著大的充气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的机动车辆中前排座位乘 客安全气囊相比,具有减少体积的前排座位乘客安全气囊,使其有可能 采用一种较小的充气机,甚至有可能是与驾驶员安全气囊相同类型的充 气机。
根据本发明,其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内前排座位乘客的安全气囊 装置,包括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在其叠起状态下,安装在汽车仪表板 中,其中,所述安全气囊被构造为:一方面,在其充气展开的状态下, 其被插在汽车的仪表板和挡风玻璃之间,另一方面,该充气的安全气囊 在其更靠近前排座位乘客的上面,比在其下面更宽。
优选地,所述安全气囊被进一步构造为:在其充气展开的状态下, 所述充气的安全气囊在其紧邻仪表板的一端,比在其更靠近乘客前排座 位的一端更窄。
优选地,所述安全气囊被构造成:一旦前排座位乘客与所述气囊发 生撞击,所述气囊便扩展了其与车辆挡风玻璃和仪表板相接触的面积。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实例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图中:
图1A、B和C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安全气囊在完全充气、展开状态 下的侧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2A是表示所述安全气囊的两个织物侧面板和充气机连接面板的 视图;
图2B表示所述安全气囊的主面板;
图2C表示与图2A中的充气机连接面板相缝合的图2A的侧面板;
图3A是表示在有测试假人位于车辆前排乘客座位位置上的测试车 辆中,所述安全气囊在完全充气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B是图4A的部件的俯视图;
图4A是在图1A中IV-IV线上的垂直剖面中的示意图;和
图4B与图4A相似,但是表示在撞车情形中,当前排座位的乘客撞 击气囊时,所述安全气囊相对车辆仪表板的变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表示完全充气的前排座位乘客安全气囊10的侧视图,并以虚 线表示装有安全气囊的车辆的挡风玻璃14和仪表板18。在20所示的区 域,所述安全气囊固定至一个本身公知的充气机(未示出),该充气机安 装在仪表板中的一个凹槽(未示出)内,所述安全气囊在其使用或者展 开前的叠起状态时,也收纳于面板下方的该凹槽内,例如,由轻质塑料 制成的安全气囊,也以本身公知的方式可拆卸地装配于仪表板内。如将 从图1A到1C所了解的,所述安全气囊在其充气构造中,在纵向方向上 总体是细长的,并且如在图1A的侧视图中所示,所述安全气囊总体上向 后和向下弯曲,以顺应仪表板的曲度,从而提供在纵向垂直平面中凸起 的上表面,和在该平面中,从气囊的前端到紧邻的气囊的尾端,在其大 部分长度上凹陷的下表面。
所述安全气囊由多个起初扁平的织物面板构成,包括在图2B中所示 的细长的主面板24,在图2A中所示的两个侧面板26,和同样在图2A 中示出的充气机连接面板28。如图2A中所示,侧面板26通常为肾形, 与侧视图(图1A)中的充气的安全气囊的形状一致。如图2A和2C中所 示,充气机连接面板是相对小的面板,其两端缝合至呈镜像关系排布的 面板26的凹陷边缘的前方区域,所述凹陷边缘的前方区域与图1A中所 示的区域20一致。所述连接面板28优选为用于与充气机连接的加固构 造,并且所述连接面板28具有中心孔30,该充气机能使气体流经该孔进 入安全气囊并使之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托立夫开发公司,未经奥托立夫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6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