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80052695.6 申请日: 2007-12-20
公开(公告)号: CN101652866A 公开(公告)日: 2010-02-17
发明(设计)人: 西村邦彦;松野繁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1L31/04 分类号: H01L31/04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今子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装置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photovoltaic)装置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降 低基板表面上的光反射率来增大光吸收量而得到良好的光电转换效 率的光伏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等光电转换装置的性能,需要将太阳光高效 地取入到构成太阳能电池的基板内部中。因此,通过对光入射侧的基 板表面实施组织(texture)加工,使在表面反射一次的光再次入射到 表面,由此将更多的太阳光取入到基板内部中,以谋求提高光电转换 效率。在此,组织加工是指,在基板表面故意形成几十nm~几十μm 的尺寸的微细凹凸的加工。

作为在太阳能电池用基板上形成组织的方法,在基板是单晶基板 的情况下,广泛使用利用了晶体方位的各向异性蚀刻处理,在该各向 异性蚀刻处理中,利用了由在蚀刻速度上具有晶体方位依赖性的氢氧 化钠、氢氧化钾等碱水溶液。例如,如果对(100)面的基板表面实 施该各向异性蚀刻处理,则形成(111)面露出的金字塔状的组织。

但是,在使用碱水溶液来进行各向异性蚀刻的方法中,当对于基 板使用多晶基板时,由于蚀刻速度根据晶体面较大地不同,而且结晶 面方位未对齐,所以只能够部分地制作组织结构。因此,具有在反射 率降低上存在界限这样的问题。例如,波长628nm中的反射率在表面 被镜面研磨的硅时为约36%,在对(100)面的硅单晶基板进行了湿 式蚀刻的情况下为约15%,相对于此,在对多晶基板进行了湿式蚀刻 的情况下是27~30%左右。

因此,作为不依赖于结晶面方位而在整个面上形成组织结构的方 法,提出了使用耐蚀刻掩模的混合酸蚀刻。蚀刻掩模的制作方法虽然 也可以使用半导体工艺中使用的基于平板印刷的方法,但制造成本提 高而不适用于太阳能电池制作。因此,提出了通过在耐蚀刻性材料的 溶液中混合耐蚀刻性低的微粒子,并涂敷在基板面,由此形成耐蚀刻 掩模的方法。之后,使用对不同的结晶面方位也可以实现各向同性的 蚀刻的氟硝酸(fluoronitric acid)来进行组织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 献1)。

或者,还提出了使用激光加工在硅基板上直接形成组织的方法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92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89518号公报

但是,在使用了氟硝酸的蚀刻中,由于蚀刻的各向同性而发生无 法形成较深的组织这样的问题。即,由于横向与深度方向的蚀刻进展 相同,所以蚀刻形状成为半球状。在此,在将蚀刻形状的深度/直径定 义为纵横比(aspect ratio)时,在各向同性蚀刻的情况下,无法形成 纵横比大于0.5的形状。实际上,由于耐蚀刻掩模开口径被加到蚀刻 形状的直径上,所以仅能够得到0.5以下的纵横比。

由于形成组织的目的在于再次取入反射光,所以反射光需要以再 次到达基板面的角度被反射。在组织的纵横比低的情况下,只有相对 基板面的垂线具有较大角度的反射光能够再次入射到基板面。

另一方面,在通过激光直接形成组织的情况下,虽然具有可以自 由地设定纵横比的优点,但存在加工所需的时间并不实用这样的问 题。而且,与期望的纵横比的增大相应地,用于形成组织的加工时间 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便地 形成纵横比大于0.5的组织的光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光伏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在硅基板上形成具有耐蚀刻 性的膜的工序;通过照射激光光束,在上述具有耐蚀刻性的膜上打开 多个微细孔而使基底的硅基板表面露出的工序;以及对上述硅基板的 表面进行蚀刻的工序,在使硅基板表面露出的工序中,在上述微细孔 的底部露出的上述硅基板的表面形成微细凹陷。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具有耐蚀刻性的膜上打开的多个微细孔对硅 基板进行蚀刻,进而在露出的硅基板面上形成微细凹陷,所以不会受 到结晶面方位的影响,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硅基板上形成纵横比大于0.5 的较深的组织,可以制造表面反射损失少的光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伏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在耐 蚀刻膜上打开多个开口的装置的光学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伏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 一部分的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052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