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绕线装置及线圈绕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80101262.5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6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隆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H01F4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线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绕线装置及线圈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微型光盘等光盘的再现、记录用装置中的光头驱动所采用的线圈,公知有聚焦线圈(focus coil)、寻迹线圈(trackingcoil)。还公知有用于直接对被驱动物付与直线运动的直线电动机线圈。
作为制造这些线圈的线圈绕线装置,公知有使用1根连续的线材来制造连结的多个线圈的装置。
在日本特开平9-27435号公报中公开有这样的线圈绕线装置,即,在心轴顶端部并列配置用于缠绕线材的多个卷绕工具,将这些卷绕工具能分别沿轴向出入地支承在心轴顶端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194460号公报中公开有这样的线圈绕线装置,即,该线圈绕线装置包括随着心轴的旋转而以心轴为中心进行回转的飞轮(flyer)和将多个卷绕工具按顺序输送到与心轴相对的位置的机构,依次向多个卷绕工具卷绕线材。
在日本特开平9-27435号公报中公开的线圈绕线装置中,由于是在一个心轴上设置多个卷绕工具的构造,因此,卷绕工具错开心轴的旋转中心地配置。因此,卷绕工具以心轴的轴线为中心画圆地进行旋转。由此,心轴旋转时自喷嘴放出的线材的放出速度会根据卷绕工具与喷嘴的距离而发生变化。即,随着卷绕工具与喷嘴的距离变远,线材的放出速度加快,线材的张力变大。另外,随着卷绕工具与喷嘴的距离变近,线材的放出速度减慢,线材的张力变小。
因而,由于在心轴旋转一周的期间里对线材施加的张力发生变动,因此,加快心轴的旋转速度存在界限。另外,在线材的张力较大的部位,线材紧紧地卷绕于卷绕工具上,在张力较小的部位,线材松弛地卷绕于卷绕工具上,因此,难以获得期望的线圈形状。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194460号公报中公开的线圈绕线装置中,由于具有与连结线圈的线圈个数、即线圈数相对应的卷绕工具,因此,需要设置针对各卷绕工具逐一调整线圈卷绕宽度的机构等。因而,装置规模较大,而且成为复杂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简便构造的线圈绕线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线圈绕线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线圈绕线装置,其用于卷绕多个线圈连结而成的连结线圈,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绕线装置包括:卷轴,其能绕其轴心旋转,并且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线材供给部,其能够向上述卷轴放出线材,并且能够沿该卷轴的轴向移动;卡盘,其在卷绕线圈时限定线圈的端部,并且在卷绕线圈之后允许上述卷轴进入该卡盘内;将卷绕于上述卷轴上的线圈依次收容于上述卡盘内,在上述卷轴上串联地卷绕多个线圈。
采用本发明,各线圈串联地卷绕于1个卷轴上,不需要与连结线圈的线圈个数相对应的数量的卷绕工具,因此,线圈绕线装置为简便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绕线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绕线装置100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卡盘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4的(A)~图4的(I)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100的绕线动作的过程的图。
图5是表示绕线结束之后的状态的图。
图6的(A)~图6的(D)是表示自卷轴拆下连结线圈的过程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绕线装置200的卷轴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8的(A)~图8的(F)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200的绕线动作的过程的图。
图9的(A)~图9的(F)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200的绕线动作的过程的图。
图10的(A)~图10的(F)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200的绕线动作的过程的图。
图11的(A)~图11的(D)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200的绕线动作的过程的图。
图12是在卷轴上卷绕有线材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圈绕线装置100。图1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线圈绕线装置100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卡盘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线圈绕线装置100使用1根连续的线材1来制造多个线圈连结而成的连结线圈,将自作为线材供给部的喷嘴4放出的线材1卷绕在能绕轴心旋转且能沿轴向移动的卷轴2的外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未经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801012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前导捕获和介质访问控制
- 下一篇:书写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