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层型酱油制作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1154.7 | 申请日: | 2008-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罗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圣辉 |
主分类号: | A23L1/238 | 分类号: | A23L1/238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胡婉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层型 酱油 制作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酱油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层间隔状且能直接进行 酱油生产的蒸料、制麯、发酵、直接过滤酱汁的一体式结构的装置,并利用 该装置进行加工制备的叠层型酱油制作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日式醪造酱油装置,如图1所示,一般称为高盐(浓度18度)稀(液) 态低温(10℃左右)发酵法,将原料之一的小麦经一炒麦机12炒熟后,经过一 压碎机13的压碎后,倒入炒小麦储存罐14中,再让熟小麦经一小麦计量筒 15计量后,由一小麦下料管16导至一混合输送绞龙22;另一原料的脱脂黄 豆是存在一脱脂黄豆储存罐11,使脱脂黄豆经一黄豆计量筒17计量后进入一 蒸锅18,先加水润湿后由蒸汽入口19导入蒸气将脱脂黄豆蒸熟,使脱脂黄豆 蛋白适度变性,然后将高压蒸熟的黄豆瞬时脱压冷却后,下料至一出料绞笼 20,经过料绞笼20输送到风冷机21进行冷却,如此完成第一阶段的蒸料。
当熟黄豆降温至48至52℃时,便下料至混合输送绞笼22,使熟黄豆与压 碎熟小麦均匀混合后,降温至35至38℃时,将一菌种定量接种机23内的定 量麯菌移入混合输送绞笼22搅拌均匀,形成含麯料,让含麯料经一含麯料下 料输送绞笼24后,移入一制麯室25,制麯室25下半的一气室30与一风机 26相接,以导入空气进入气室30,制麯室25上半为制麯池31,制麯池31与 气室30间以一多孔隔扳27隔开,多孔隔板27上方置有一含麯料28,并在制 麯池31设有至少一翻麯机29,这便进入第二阶段的制麯,这时含麯料28在 制麯池31内48小时,控温于30至35℃,通过多孔隔板27的通风孔45连续 通风制麯,培养大量麯菌蛋白酶,用以分解黄豆蛋白质(大分子)成为氨基酸 (小分子),经过48小时制麯后,便成为成熟的麯料。
将成熟的麯料经一下料绞笼32转至一拌盐水绞笼34接受来自盐水罐33 的盐水加入并搅拌成熟麯料后,移入一发酵罐35中,发酵罐35与一空气压 缩机36及一往复泵37相接;这时进入第三阶段的高盐稀态发酵,发醇开始 之前的三至五天,每天以压缩机36鼓风一小时,把结块麯料与盐水充分混合 成为发酵醪;以后每周鼓风搅拌一次,每次不超过十分钟;第三至四周发酵 醪品温度回升至28至30℃,加入增香酵母菌,维持每周敲风一次十分钟,以 确保发酵醪上层结块能够浸泡盐水,避免腐败,并供应酵母菌生长繁殖所需 氧气,同时排出酵母菌生长繁殖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温28至30℃,发酵六 个月以上,便完成发酵醪的发酵成熟。
之后进入包酱压榨酱汁阶段,以往复泵37将发酵醪经一输运管路38送 至发酵醪包酱定量机39处,把发酵成熟的定量酱醪用聚酯滤布包折成平整的 酱包41,一包一包的酱包41在一自压塔40内逐包堆叠,堆叠至固定酱包数 后放置一块不锈钢隔板再继续包酱,酱包层在自压塔内依赖上层酱包重量自 压24小时后,约百分之五十的酱汁被压滤出流入一地下酱汁池43,用不锈 钢隔板将其上自压过的酱包层拖离自压塔;把自压过的酱包41层推送到油压 机42压榨;酱包层内剩余酱汁被压滤出而流入地下酱汁池43;油压机压榨后 的酱包层拆卸包折酱醪的聚酯滤布,聚酯滤布清洗后备用;拆包后酱渣作饲 料处理。将酱汁池43的酱汁以一离心泵44抽出后,进行灭菌处理便是酱油 成品。
又,如图2所示,一种现有的中式醪造酱油装置,一般称为低盐(浓度 12至13度)固态高温(45至55℃)发酵法,其在蒸料部分略不同于前述的日 式,其将压扁小麦与脱脂黄豆经由储存罐14、11与计量器15、17混合均匀 后一同进入蒸锅中蒸熟,熟料脱压冷却后,再经风冷机21冷却后,导入混合 输送绞笼22;然后进入制麯阶段,这部分与日式相同,从加入麯菌至麯料完 成。
然后进入固态发酵阶段,将麯料经一下料绞笼32,移入一发酵池50中, 发酵池50具有一水浴保温隔层与一上盖板53,发酵池50底部为一液室51以 容纳从发酵醪层渗滤出的氨基酸盐水混合液56,液室51上设有一多孔隔板 52,多孔隔板52上置有一含麯料层54,含麯料层54上有一盖面盐层55,含 麯料层54一侧有一加温盐水罐57,盐水罐57以一旁管路46接至发酵池50 池顶外的一浇淋管58处,另在发酵池50池顶外接设有一热水管59,又,液 室51以一底管路与一生酱汁沉淀罐49相接,生酱汁沉淀罐49以一侧管路47 接至发酵池50池顶外的一回流管4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圣辉,未经罗圣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1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裤装板型与裤装结构设计技法
- 下一篇:活性物质的多腔室微粒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