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2828.5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村松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7/00 | 分类号: | B60R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行李箱 内部 存放 隔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位于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储隔舱结构,在该结构中,通过利用盖板体进行遮盖来开启或封闭存放凹进部。
背景技术
在制有座椅折收隔舱的车辆中,在对座椅进行折收时,通常必须要撤开座椅折收隔舱的盖板体。作为一种不必移开盖板体的结构实例,例如存在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当车辆座椅被在座椅使用位置与座椅折收位置之间移动时,盖板随着该运动而开启或封闭座椅折收隔舱(例如可参见日本专利公报JP-A-2005-96534)。在这样的结构中,用于开启或关闭盖板体的支架或类似部件被安装到车辆座椅上,且盖板体通过铰链连接到座椅折收隔舱开口的边缘部分上,其中,该边缘部分位于车辆的后向侧上。
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如果希望从车辆的后向侧将除座椅之外的物品存放到存放凹进部中,则盖板体就会对这样的动作造成妨碍,在这一点上,现有技术存在着改善易用性的需求。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行李箱内部存放隔舱结构,其可改善存放过程中的易用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其包括:地板部分,其被制成带有位于车辆行李箱中、且向车辆上方一侧开口的存放凹进部;盖板体,其遮盖着存放凹进部的开口,从而使得该存放凹进部可被开启和封闭;连杆构件,该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盖板体一侧上,该连杆构件的第二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位于存放凹进部内部的地板部分一侧上;第一端部引导构件,其被设置在盖板体一侧,并能在一方向上对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进行引导,该方向与连杆构件相对于盖板体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垂直。
按照上述方面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着盖板体一侧,且其第二端部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到位于存放凹进部内部的地板部分一侧,设置在盖板体一侧的第一端部引导构件能在一方向上对连杆构件的第一端部进行引导,该方向与连杆构件相对于盖板体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垂直。因而,盖板体可在开启和封闭存放凹进部开口的方向上移动,并能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移动,还可以绕着所述轴线在转动方向上移动。这就意味着:乘客可根据对存放凹进部所执行的使用而适当地移动盖板体,从而改善其易用性。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中,在盖板体处于将开口封闭的状态时,连杆构件相对于盖板体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被设定成基本上平行于盖板体顶面所在平面的方向。
按照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在盖板体处于将开口封闭的状态时,连杆构件相对于盖板体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被设定成基本上平行于盖板体顶面所在平面的方向,因而,当盖板体绕着轴线转动时,盖板体的顶面和底面可以相互对换。
也就是说,对于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存在突出的优点:可利用轻松的操作使盖板体的顶面和底面相互对换。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中,在盖板体处于将开口封闭的状态时,连杆构件相对于地板部分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被设定为基本上平行于盖板体顶面所在平面的方向。
按照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在盖板体处于将开口封闭的状态时,由于连杆构件相对于地板部分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被设定成基本上平行于盖板体顶面所在平面的方向,所以,利用连杆构件绕着轴线的转动运动,可有效地改变盖板体与连杆构件第一端部之间的相对布置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存在突出的优点:可有效地改变盖板体与连杆构件第一端部之间的相对布置关系。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中,第二端部的引导构件被设置在地板部分一侧的存放凹进部中,第二端部引导构件能在一方向上对连杆构件的第二端部进行引导,该方向与连杆构件相对于地板部分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垂直。
按照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被设置在地板部分一侧存放凹进部中的第二端部引导构件能在一方向上对连杆构件的第二端部进行引导,该方向与连杆构件相对于地板部分一侧进行相对转动的轴线垂直,因而,盖板体能具有更宽的运动范围。
也就是说,对于具有上述构造的车辆行李箱内部的存放隔舱结构,突出的效果表现在:能为盖板体带来更宽的运动范围,并能增大放置盖板体的自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2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