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互连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5691.9 | 申请日: | 2008-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6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智超;丹尼尔·C·埃德尔斯坦;黄洸汉;杨海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22 | 分类号: | H01L23/522;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波 |
地址: | 美国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形成互连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嵌入其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介电材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顶部分延伸高于所述介电材料的上表面;
在所述介电材料上形成介电盖层,所述介电盖层还包封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延伸高于所述介电材料的上表面的所述顶部分;以及
在所述介电盖层的上表面上形成另一介电材料,
其中所述提供具有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所述介电材料包括:在所述介电材料上形成牺牲介电层;形成嵌入在所述介电材料内的导电材料;平坦化以提供其中所述牺牲介电层与所述导电材料共面的结构;在所述导电材料的导电表面上形成金属盖层,其中在所述形成所述金属盖层期间,金属残留物形成在所述牺牲介电层之内或表面处;以及除去包含所述金属残留物的所述牺牲介电层,且
其中所述介电盖层具有15nm至55nm的厚度。
2.一种形成互连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嵌入其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介电材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顶部分延伸高于所述介电材料的上表面;以及
在所述介电材料上形成介电盖层,所述介电盖层还包封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延伸高于所述介电材料的上表面的所述顶部分,
其中所述提供具有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所述介电材料包括:在所述介电材料上形成牺牲介电层;在所述牺牲介电层上形成抛光选择层;形成嵌入在所述介电材料内的导电材料;平坦化以提供其中所述牺牲介电层与所述导电材料共面的结构,其中所述平坦化除去所述抛光选择层;在所述导电材料的导电表面上形成金属盖层,其中在所述形成所述金属盖层期间,金属残留物形成在所述牺牲介电层内或表面处;以及除去包含所述金属残留物的所述牺牲介电层。
3.一种形成互连结构的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嵌入其中的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介电材料,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顶部分延伸高于所述介电材料的上表面;以及
在所述介电材料上形成介电盖层,所述介电盖层还包封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延伸高于所述介电材料的上表面的所述顶部分,
其中所述提供具有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的所述介电材料包括:在所述介电材料上形成牺牲介电层;形成嵌入在所述介电材料内的导电材料;平坦化以提供其中导电材料与所述介电材料共面的结构,其中所述平坦化除去所述牺牲介电层;在所述导电材料的导电表面上形成金属盖层,其中在所述形成所述金属盖层期间,金属残留物形成在所述介电材料的表面处;进行化学等离子工艺以在所述介电材料内形成包括所述金属残留物的破坏的表面层;以及除去所述破坏的表面层。
4.如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介电盖层的上表面上形成另一介电材料。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金属覆盖导电特征包括位于导电材料的上表面上的金属盖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盖层包括Co、Ir或Ru、或者与W、B、P、Mo和Re中的至少一种形成合金的Co、Ir和RU中的任一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导电材料是Cu、W、Al或Cu合金。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形成所述介电盖层包括从SiC、Si4NH3、SiO2、碳掺杂氧化物、氮和氢掺杂的碳化硅、及其多层中选择一种。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化学等离子体工艺包括包含氧、氮、氨和氢至少之一的等离子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56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封装
- 下一篇:用于控制和调节伺服电压力机的力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