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6483.0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孙威;周宏璐;马玉霞;孙洪斌;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宗权 |
主分类号: | A23J1/12 | 分类号: | A23J1/12;A23L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夏新 |
地址: | 138000吉林省松原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油 玉米 胚芽 蛋白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胚芽约占玉米子粒总量的11.5%。玉米胚芽营养丰富,其中含脂肪34.5%,蛋白质18.8%,以及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
玉米胚芽脂肪是优质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86%以上,富含VE及植物甾醇。玉米胚芽蛋白为全价优质蛋白,其中白蛋白占30%,球蛋白占30%,氨基酸达18种之多,属于全价蛋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蛋白营养的追求逐渐升温,玉米、大豆等蛋白营养食品的市场需求非常大。然而目前加工玉米胚芽的主要目的是制油,为了提高产油率,在制造前要对玉米胚芽进行高温处理,烘炒温度达到100℃以上,目的在于破坏胚芽的细胞结构,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还在胚芽中掺入20%左右的玉米皮或稻壳以疏通榨油通路。上述工艺使玉米胚芽中的优质蛋白无法回收再加工利用,只能作为廉价饲料出售,对玉米胚芽的营养物质造成了浪费。
基于上述现状,为了提高玉米胚芽资源的利用率,通过改变制油方法来生产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显然是具有实用性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其富含优质蛋白和脂肪,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用作食品强化剂或直接冲调食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的制备方法,以提高玉米胚芽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其含有5~12%的油脂,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
1)将新鲜的玉米胚芽通过低温干燥、低温烘炒、低温压榨制取低变性含油玉米胚芽粕;所述干燥温度为20℃~50℃,烘炒温度为70℃~80℃,低温压榨是经压榨后产生的含油玉米胚芽粕在出料口的温度在100~110℃;所述含油玉米胚芽粕是指玉米胚芽粕中残油含量为5~12%;
2)以步骤1)得到的含油玉米胚芽粕为原料,用碱提酸沉工艺制得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所述碱提的PH值优选为7.1~8.0,酸沉的PH值优选为3.5~4.5。
其中,步骤1)所述的干燥优选在所述干燥温度下将玉米胚芽烘干至水分为10%以下;
步骤1)所述的烘炒优选在所述烘炒温度下烘炒25~35分钟;
步骤1)所述的低温压榨优选双螺旋低温压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玉米胚芽经低温干燥、低温烘炒、低温压榨制取低变性含油玉米胚芽粕;所述干燥温度为20℃~50℃,烘炒温度为70℃~80℃,低温压榨是经压榨后产生的含油玉米胚芽粕在出料口的温度在100~110℃;所述含油玉米胚芽粕是指玉米胚芽粕中残油含量为5~12%;
2)以步骤1)得到的含油玉米胚芽粕为原料,用碱提酸沉和喷雾干燥工艺制得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
上述步骤1)所述的干燥优选在所述干燥温度下将玉米胚芽烘干至水分为10%以下;
步骤1)所述的烘炒优选在所述烘炒温度下烘炒25~35分钟;
步骤1)所述的低温压榨优选双螺旋低温压榨。
步骤2)所述工艺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a)碱提:用水清洗含油玉米胚芽粕,淋去洗液后再加入3~4倍水浸泡,混合搅拌使其充分泡透,然后用磨研磨,其浆料加温至40~50℃,边搅拌边调PH值为7.1~8.0,保持恒温40~50℃,浸泡1h~2h制成玉米胚芽浆料;
b)酸沉:将步骤a)制备的玉米胚芽浆料去渣,调PH值至3.5~4.5,使玉米胚芽浆液呈破乳状,待玉米胚芽浆液中的蛋白沉降后,分离除去上清液;
c)中和:步骤b)得到的玉米胚芽蛋白经水洗,再用3倍体积的水稀释,然后加入稀碱液中和至PH值为7.0~7.2;
d)干燥:将步骤c)中和过的蛋白液经灭菌、浓缩、均质后喷雾干燥,热风干燥温度为150℃~160℃,最后收集获得所述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
其中,所述步骤a)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所述步骤b)是用HCl溶液调节PH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含油玉米胚芽蛋白粉同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可广泛用于食品行业,如作食品强化剂或直接冲调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宗权,未经杨宗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散射组合物
- 下一篇:用于锂二次电池负极的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