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压保护器件的结构设计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6761.2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淮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永进 |
主分类号: | H01L29/861 | 分类号: | H01L29/861;H01L21/3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5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保护 器件 结构设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器件领域,是一种独特的结构设计。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超低压保护器件的结构设计”是一种独特的低压器件结构,利用高浓度薄外延层及阻挡层,将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控制在1.5~5.0v之间,且漏电流小于1uA,在电子设备中应用,功耗极小,将广泛应用于手机、MP3、数码像机、PDA、录音机等通讯产品中,其平面工艺的设计,有利于集成和小型化。
背景技术
利用常规的雪崩击穿机理,制定半导体保护器件,通常电压在5.0V以上,而随着通讯领域的不断发展,保护电压越来越低,从1.5V到5.0V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而传统的低压保护二极管采用铝合金工艺(图1),或者多晶硅掺杂工艺(图2),其反向击穿特性很软,漏电流极大,在1.5V~5.0V范围内漏电流一般都大于几百个微安,甚至更大。无法应用于功耗要求很小的手持通讯设备领域。
发明内容
上述已知的低压器件,通常除了击穿特性差,漏电流大以外,击穿电压的离散性很大。
为了降低成本,方便控制所要求的击穿电压,发明了本发明之超低压保护器件结构及工艺。
本发明是如下技术实现的:
如(图3)在N型或者P型半导体衬底上形成一层(异型掺杂层),再通过隔离,有源层注入或扩散形成低压二极管结构,如(图3)。
附图说明
图1传统铝合金工艺结构图
图2传统多晶硅掺杂工艺结构图
图3超低压保护器件结构图
图4超低压保护器件实施方法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阻率为0.001~1Ω·cm的P型或N型单晶抛光片,注入,扩散或外延一层异型掺杂层2,本掺杂层是根据所要求的击穿电压可调,浓度可从1015cm-3~1019cm-3,厚度可从3μm到10μm可调,接着注入或扩散隔离层3,P型或N型,再通过注入或扩散形成有源区4,源区形成后再淀积阻挡层NiCr,或导电介质Poly5,最后淀积金属6形成低压保护结构器件。
“一种超低压保护器件的结构设计”的发明点在于:
1 利用薄层外延工艺,形成穿通电压。
2 利用高浓度参杂,降低击穿电压。
3 利用阻挡层,提高电流冲击能力。
“超低压保护器件的结构设计”的优点:
1 击穿电压均匀。
2 击穿电压从1.5~5.0V可控。
3 漏电流极小。
4 抗电流冲击能力强。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超低压保护器件的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产业利用价值,符合申请发明型专利的要求,并且本新型器件结构未见于刊物和公开使用,符合发明专利的申请条件,故提出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永进,未经淮永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67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滤波器
- 下一篇:钴60治疗机实验教学模型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