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功率缓冲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8567.8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9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郑丁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00 | 分类号: | H03M1/00;H03M1/34;H03M1/66;H03K19/0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葛宝成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缓冲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冲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电流再利用的低功率缓冲 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电子产品以及相关技术采用数字化接收、处理以及传递的 通信方法,尤其在行动通信以及多媒体的领域上,模拟/数字转换器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ADC)以及数字/模拟转换器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DAC)在电子产品中的角色也益形吃重。 为了能快速转换出高品质的数字以及模拟信号,ADC以及DAC的设计者往往 必须在权宜中进行产品的设计,他们不仅需要在品质与速度间作取舍,同时 也必须在产品的功率耗损、噪音表现以及产品尺寸上做出让步。
而在ADC以及DAC电路中,缓冲电路是广被用来对ADC或DAC提供正电 压或负电压的重要元件。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第一缓冲电路110 以及一第二缓冲电路120的电路示意图。为了同时能提供正参考电压以及负 参考电压,现有的缓冲电路中第一缓冲电路110用来提供正参考电压,而第 二缓冲电路120则用来提供负参考电压。于图1中,第一缓冲电路110包含 有一第一放大器111、一第一参考电压源112(耦接于第一放大器111的负极 输入端口以及VSS),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t yp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PMOS)晶体管113(其栅极耦接于第一放大器 111的输出端,其源极耦接于VDD,其漏极则耦接于第一放大器111的正极输 入端口)、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流源114,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113的漏极以及VSS间。第一缓冲电路110可在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 管113的漏极处产生一第一参考输出VREF1。第二缓冲电路120则包含有一 第二放大器121、一第二参考电压源122(耦接于第二放大器121的正极输入 端口以及VSS)、一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123(其栅极耦接于第二放
大器121的输出端,其漏极耦接于VSS,其源极则耦接于第二放大器121的 负极输入端口)、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流源124,耦接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晶体管123的源极以及VDD间。第二缓冲电路120可在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 体晶体管123的源极处产生一第二参考输出VREF2。
请参考图2,图2为利用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typ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晶体管来实现的第一缓冲电路210以及 第二缓冲电路220的电路示意图。在图2中,第一缓冲电路210包含有一第 一放大器211、一第一参考电压源212(耦接于第一放大器211的正极输入端 口以及VSS),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晶体管213(其栅极耦接于 第一放大器211的输出端,其漏极耦接于VDD,其源极则耦接于第一放大器 211的负极输入端口)、以及一第一参考电流源214,耦接于N型金属氧化物 半导体晶体管213的源极以及VSS间。第一缓冲电路210可在N型金属氧化 物半导体晶体管213的源极处产生一第一参考输出VREF1。第二缓冲电路220 则包含有一第二放大器221、一第二参考电压源222(耦接于第二放大器221 的负极输入端口以及VSS)、一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23(其栅极耦 接于第二放大器221的输出端,其源极耦接于VSS,其漏极则耦接于第二放 大器221的正极输入端口)、以及一第二参考电流源224,耦接于N型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23的漏极以及VDD间。第二缓冲电路220可在N型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23的漏极处产生一第二参考输出VREF2。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利用了第一缓冲电路110,210以及第二缓冲电路 120,220来提供正参考电压以及负参考电压,然而,这些缓冲电路具有较长 的稳态时间(settling time)以及较高的功率耗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立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