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08799.3 | 申请日: | 200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1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内山峰春;西田俊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三星储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135 | 分类号: | G11B7/13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海兰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拾取 装置 光学 信息处理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610106365.8、申请日为2006年7月14日、发明名称为“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拾取装置及搭载了光拾取装置的光学信息处理装置,特别涉及对基片厚度、数值孔径不同的光盘进行记录处理、再生处理的光学信息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为了对CD(密致盘)、CD-ROM、DVD(数字多功能光盘)、光磁盘等光学存储介质(以下称为光盘)光学地记录信息或对记录于光盘的信息进行再生(以下将进行记录和再生中的至少一方的动作记为记录/再生),开发了光学信息处理装置(以下称光盘装置)。另外,最近,作为下一代高密度光盘,还开发了实现了大容量化的HD-DVD、BD(蓝光盘)。
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各种光盘的从基片表面到记录层的厚度(基片厚度)、用于记录·再生的激光的波长、物镜的数值孔径不同,所以,还开发了可由1个光盘装置处理多种光盘的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平10-241191号公报、日本特开10-172151号公报记载了对于过去已普及了的CD、DVD由1个光拾取装置实现信号的读写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10-241191号公报中,使用液晶光闸切换数值孔径,进行像差校正。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由轴滑动型的支承单元支承CD用和DVD用的2个物镜,以轴为中心使支承单元回转,切换物镜。
另外,在ISOM03 Th-G-08(Minolta)“Blu-ray Disc/DVDCompatible objective Lens Assembly”(2003年光存储器国际学会资料)中,记载了这样的例子,该例子为了可处理BD与DVD双方,相对BD用的物镜组合波长选择性元件(WSE),校正由于DVD的基片厚度的不同而发生的像差。
在日本特开平10-241191号公报中,由液晶光闸校正由基片厚度的不同产生的像差,但以CD和DVD那样波长不同的2个格式的光盘作为背景形成,未公开在现在那样基片厚度、数值孔径及激光波长各要素相同的光盘、不同的光盘多种多样地登场的场合,对什么样的光盘如何利用液晶光闸,另外,当数值孔径、要校正的基片厚度的差大时,由像高、液晶光闸的具有像差校正功能的部分与物镜的偏心,导致光学特性的恶化。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172151号公报中,在用于DVD时与用于CD时切换使用不同的物镜,但需要在机械可靠性、生产率方面进一步加以改善。另外,在“Blu-ray Disc/DVD Compatible objective LensAssembly”中,在用于BD的物镜上组合波长选择性元件(WSE),校正由DVD的基片厚度不同产生的像差,但在装置的小型化、成本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还存在不适于与CD的互换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该光拾取装置及光学信息处理装置可由1个光盘装置应对使用相同波长的激光(光束)但基片厚度不同的2个光盘,另外,可实现与CD、DVD那样的更其它光盘的互换性,进行记录处理、再生处理。
本发明的一种光拾取装置,对具有第1基片厚度的第1光盘或基片厚度比上述第1基片厚度大的第2光盘照射光束,进行记录或再生;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将相同波长的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光盘和第2光盘的光源,设定成用于上述第1光盘、将来自上述光源的上述光束照射到上述第1光盘的第1物镜,设定成用于上述第2光盘、将来自上述光源的上述光束照射到上述第2光盘的第2物镜,及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束的光路向上述第1物镜或上述第2物镜反射的电致变色镜;在进行上述第1光盘的记录或再生时,利用上述电致变色镜使上述光束向上述第1物镜反射,按照适于上述第1光盘的记录或再生的第1数值孔径照射上述光束,在进行上述第2光盘的记录或再生时,利用上述电致变色镜使上述光束向上述第2物镜反射,按照适于上述第2光盘的记录或再生的第2数值孔径照射上述光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三星储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芝三星储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8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乙烯-α-烯烃-多烯共聚物的方法
- 下一篇:扭转振动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