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09315.7 | 申请日: | 2008-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5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鸿;温士逸;林信泰;陈景宜;洪国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立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效率 发光二极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提升发 光二极管出光效率,还可达到减少产生杂散光功效的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 光二极管座体结构。
背景技术
近来,发光二极管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但可将发光二极管应用于 日常照明中,也可将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器的背光中。然而,无论是将发 光二极管应用于何处,大都希望能够不断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以及 增加出光的均匀度。因此,如何能够藉由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的设计,再进 一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乃是目前努力研发的目标。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10的剖视图。现 有习知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10,是一种具有承载部11的本体12,并且 承载部11具有一固晶面111、以及一侧壁面112。固晶面111用以设置发 光二极管晶粒20,而侧壁面112与固晶面111相接,以形成具有容置空间 的承载部11。
发光二极管晶粒20是设置于固晶面111上,而且发光二极管晶粒20 除了能由正向面发光外,亦可由发光二极管晶粒20的侧面发光。为了调整 发光二极管晶粒20的出光光形,并提高发光二极管结构10的出光效率,又 进一步设置有一光学元件30于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10上,光学元件30是 例如透镜......等。
然而,由发光二极管晶粒20的侧面发出的侧向光线21入射至承载部 11的侧壁面112时,因为侧壁面112无法反射侧向光线21,而造成侧向光 线21几乎完全无法被取用,进因而造成光线的损耗,并且进而降低了现有 习知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10的出光效率。
此外,当光线欲射出光学元件30时,部分光线会被光学元件30反射,而 被反射的光线又会入射至本体12表面上,然后再被反射出光学元件30,但 是被反射出光学元件30的光线即会成为杂散光。请参阅图2所示,是现有 习知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10的光形分布图,杂散光会在现有习知的发光 二极管座体结构10出光光形的外围,形成一圈光强度较弱的光圈22,进而 使得现有习知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10的出光不均匀。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 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 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 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 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光 二极管座体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 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 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 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 座体结构,能改进一般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 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 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 供一种新型的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是使其藉由在本体的第二表面,也就是承载部的侧面形成全波段光反射 面,用以反射发光二极管晶粒发出的侧向光线,可以达到提高发光二极管座 体结构出光效率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座体 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又可藉由设置可吸收全波段光线的全波 段光吸收层,用以吸收被光学元件反射至本体的光线,可以达到减少产生 杂散光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提升出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座体结构,其为一本体,具 有一承载部,并形成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三表面,_该第一表 面用以承载发光二极管晶粒,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接,该第三表面 与该第二表面相接,其中该第二表面是为一全波段光反射面,该本体的结构 是一全波段光反射陶瓷的多层堆叠结构,且该第二表面为一粗糙斜面,其中 该第三表面是该本体的外表面并且该第三表面设置有一全波段光吸收层, 以吸收入射至该第三表面的光线并减少杂散光的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立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立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093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省力插拔连接器
- 下一篇:覆晶式四方扁平无引脚型态封装结构及其制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