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层色谱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10470.0 | 申请日: | 200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1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淑英;王东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药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90 | 分类号: | G01N30/90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宇彤 |
地址: | 11001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层 色谱 分析 | ||
1、一种薄层色谱分析仪,包括展开室、支撑架、平台、滴管组成,支撑架(202)支撑一个平台(201),载板(102)与盖板(103)组成一个展开室(105),在盖板的上方设有一个将展开剂滴入的滴入口(106),滴入口的上面有一装有滴入液的滴管(101),在载板(102)上预先铺以固定相的薄层(104),其特征在于:在平台(201)下方装有传动杆(203)、传动杆的下面或相应位置装有使其产生机械振动的微振动力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室直接置于平台上,微振动系统直接经由在平台下面固定的传动杆对平台进行微振,并直接应用于加压展开、上行展开、下行展开、径向展开的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在传动杆(203)与微振器(204)之间留有间隙,传动杆(203)或传动杆(203)的下端部为导磁材料制成,微振器(204)上有电磁线圈,由外部供给一个微振驱动源(301),它可以是正弦波电源或方波电源,即可使传动杆随电流周期性变化而周期性振动,并将这种振动扩布到平台及其上的载板、展开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在展开室(105)与方板平台(201)之间设置一个转盘(205),展开室(105)装在转盘(205)上面,传动杆(203)通过二个轴承(207)定位的,传动杆(203)固定在平台(201)上,传动杆(203)是可旋动的,传动杆(203)被转盘驱动电动机(304)带动的转盘驱动变速箱(303)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转盘驱动电动机(304)联结一转速调节器(3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滴管连接滴液的自动推进装置,滴液的自动推进装置它包括滑板(208)、丝杠(209)、滴液变速箱(213)、滴液电动机(212)、轴承(207),滴液电动机(212)带动滴液变速箱(213)、驱动丝杠(209)带动滑板(208)、滑板(208)则因电动机的正反转而上、下移动,滑板的压头(214)带动储液器芯柱(215)上下移动,在下移时储液器(216)内液体经软管(505)滴入展开室(105),滴入速度由滴液电动机(212)的转速来控制,在软管(505)出口装有一个液滴检测器(401),如光/电耦合对,每有一滴即有一个信号产生,这个初始的信号经放大器(402)放大,然后经整形器(403)对波形、幅度处理后进入计数器(404),如常规的十进制计数电路或微处理品的计数输入口等,实时的计数数码进入符合电路(405),与另一输入端的滴量预置(406)的输入值进行比较做符合判断,当符合或等同时,发出信号控制滴液电动机(212)停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滴液电动机(212)若为直流电机时,通过改变滴入速度的调压或变频预置(408)的电压,若用步进电机时改变滴入速度的调压或变频预置(408)的频率来实现对滴液速度的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滴入液的滴管输液滴入可采用的流体泵来完成,它包括一个由电机驱动的蠕动泵转盘(503),蠕动泵转盘(503)上有等半径分布的多个转轮(504),众转轮(504)外周有一固定的圆桶(506),滴液用的软管(505)放在圆桶(506)与转轮(504)之间,由转轮的挤压使流体被缓慢挤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层色谱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微振动力系统可以由永磁式多磁极凸轮式结构来实现,传动杆(203)下端可装有磁铁或导磁材料,传动杆(203)下,有一多磁极凸轮(601),它由高速电动机(602)带动,当(601)转动时产生交互式磁场,从而有推拉作用,而产生微振,其微振频率由多磁极凸轮(601)的磁极数和高速电动机(602)的转速决定,高速电动机(602)转速通过调速控制器件(603)来调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04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工具及其动力系统
- 下一篇:集装箱跨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