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甜菊糖甙STV的精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0810015457.4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李存彪;盛华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5/24 | 分类号: | C07H15/24;A23L1/2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66427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灵***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甜菊糖 stv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具体是甜菊糖甙STV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从甜叶菊提取的有效甜味成分甜菊糖甙(Stevioside),俗称甜菊糖,甜度倍数是蔗糖的300-380倍左右,是一种高甜度低热能、味质好、且安全无毒的天然糖源,可代替全部或部分蔗糖,应用于各种食品饮料中,甜菊糖还有防治糖尿病、肥胖症及小儿龋齿等疾患的作用,是这类患者的理想甜味剂。所以甜菊糖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产品,成为继蔗糖、甜菜糖后的第三种天然糖源。
研究确定的甜菊糖中的甜味成分主要有四种,即甜菊甙(STV)、甜菊双糖甙A(RA)、RC、DA等。由于,甜菊糖中的甜味成分不同,其功效和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成分及含量的甜菊糖甙具有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消费区域,例如美国的嘉吉集团及更多的人群对A3糖甙情有独钟;日本、韩国对加工后的STV糖甙更加青睐。人们对甜菊糖口味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目前,甜菊糖作为一种新型甜味剂,其生产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就发展趋势分析是研制方向比较单一,一般是对甜菊糖甙RA含量的深加工,提高其纯度.而对甜菊糖甙其他组分研究开发的甚少,特别是STV糖甙更是少之又少,关于工业化高含量甜菊糖甙STV的精制方法在相关文献中未曾发现。
由于国内外市场对高STV含量的甜菊糖甙的需求量非常大,迫切需要工业化生产高STV含量的甜菊糖甙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纯度甜菊糖甙STV的精制方法,利用该方法可规模化制得甜菊糖STV单体含量在80%以上的甜菊糖甙,口感和蔗糖基本相当,增加了顾客对甜菊糖甙的选择性,满足了对甜菊糖甙不同组分的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将碳脱1#罐及相应管道刷洗干净,各阀门关闭良好,板框处于待用状态;量取波美度为42±4%的甲醇调入碳脱1#罐内,边搅拌边投入普通糖糖粉或高RA母液糖,直至溶解并析出晶体,甲醇与普通糖糖粉或高RA母液糖配合比例按质量比3-3.5∶1进行;等晶体析出完毕,起动搅拌杆进行搅拌,当出现糊状波纹时,开始快速过滤,压力0.1-0.3Mpa,过滤时间在10-15分钟,以板框满为止;晶体过滤完以后,调波美度为42±4%的甲醇顶洗板框,顶洗的甲醇可重复使用;将蒸气吹干的板框晶体扒出,盛于干净的食品级塑料袋中,称重后标记堆放;取前述堆放后的晶体和水,按晶体和水质量比1.3-1.7∶1的比例进行混合至晶体完全溶解,然后将混合的晶体溶解后的稀糖液过滤并浓缩至重量百分比浓度45±2%,此时用高效液相进行检测抽样,以确认将甲醇全部蒸出;将浓缩至规定浓度的稀糖液调入碳脱1#罐,经过碳脱板框过滤至碳脱2)#罐,再精细过滤一次至碳脱3#或碳脱4#罐,然后将碳脱3#或碳脱4#罐糖液流经喷塔进行喷干,便可得STV含量在80%以上的甜菊糖甙.
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为:将碳脱1#罐及相应管道刷洗干净,各阀门关闭良好,板框处于待用状态;量取波美度为39%的甲醇30千克调入碳脱1#罐内,边搅拌边投入甜菊糖甙STV含量为30%的甜菊糖甙粉末10千克,直至溶解并析出晶体;等晶体析出完毕,起动搅拌杆进行搅拌,当出现糊状波纹时,开始快速过滤,压力0.1Mpa,过滤时间在12分钟,以板框满为止;晶体过滤完以后,调波美度为42%的甲醇250L顶洗板框,顶洗的甲醇可重复使用,冲洗残留在板框中的糖份,并使其溶解在甲醇中;将蒸气吹干的板框晶体扒出,盛于干净的食品级塑料袋中,称重后标记堆放;取前述堆放后的晶体和水,按晶体和水质量比1.3∶1的比例进行混合至晶体完全溶解,然后将混合的晶体溶解后的稀糖液过滤并浓缩至重量百分比浓度43%,此时用高效液相进行抽样检测,以确认将甲醇全部蒸出;将浓缩至规定浓度的稀糖液调入碳脱1#罐,经过碳脱板框过滤至碳脱2#罐,再精细过滤一次至碳脱3#或碳脱4#罐,然后将碳脱3#或4#罐糖液流经喷塔进行喷干,便可得STV含量在81.5%以上的甜菊糖甙4.2千克,产成率是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5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