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及制造方法和装配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450.6 | 申请日: | 2008-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景群平;王社昌;张勇安;周德奇;任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D19/04 | 分类号: | B23D19/04;B23D35/00;B23P15/00;B23P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慈源有限责任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鲍燕平;潘宪曾 |
地址: | 710032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边 圆盘 重叠 调整 装置 制造 方法 装配 工艺 | ||
1.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其特征是:齿轮马达(8)的一端出轴安装有绝对值编码器(9),用于输出齿轮马达转动角度值;扭矩限制器(7)把齿轮马达(8)的另一端出轴与主动齿轮(6)连接在一起,实现动力的传递;主动齿轮(6)与下偏心主齿轮(5)啮合,下偏心副齿轮(10)把合在下偏心主齿轮(5)的几何中心轴上,使下偏心副齿轮(10)与下偏心主齿轮(5)同心同轴,下偏心副齿轮(10)与下偏心主齿轮(5)同模同齿,相互错位,使下偏心副齿轮(10)与下偏心主齿轮(5)和上偏心齿轮(11)啮合时,消除正反转动时齿轮的间隔:上偏心齿轮(11)通过螺钉与上刀轴组件把合安装;下偏心主齿轮(5)通过螺钉与下刀轴组件把合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刀轴组件包括上偏心套(1)、上刀轴(2)、机架(12)、圆盘刀片(13)、前支撑圆柱轴承(14)、后支撑圆柱轴承(15)及端面轴承(16);上偏心齿轮(11)通过螺钉与把合在上刀轴组件中的上偏心套(1)外侧,上刀轴(2)通过前支撑圆柱轴承(14)、后支撑圆柱轴承(15)与端面轴承(16)支承安装在上偏心套(1)内,上刀轴(2)外端安装有圆盘刀片(13);以外圆定心的上偏心套(1)装配在机架(12)的上机架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刀轴组件包括下刀轴(3)、下偏心套(4)、机架(12)、圆盘刀片(13)、前支撑圆柱轴承(14)、后支撑圆柱轴承(15)及端面轴承(16);下偏心主齿轮(5)通过螺钉把合在下刀轴组件中的下偏心套(4)外侧,下刀轴(3)通过下刀轴组件中的前支撑圆柱轴承(14)、后支撑圆柱轴承(15)与端面轴承(16)支承安装在下偏心套(4)内,下刀轴(3)外端安装有圆盘刀片(13);以外圆定心的下偏心套(4)装配在机架(12)的下机架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偏心副齿轮(10)与下偏心主齿轮(5)二者相互错位量在0.25mm以内。
5.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的制造方法和装配工艺,其特征是:切边圆盘剪重叠量调整装置中的上偏心套(1)与下偏心套(4)的加工工艺流程图依据下面的工艺方法进行,
1)、热处理工序,包括如下过程:
(1).消除锻造应力,细化金属组织结构,锻造后进行正火处理;
(2).提高零件综合机械性能,消除粗加工应力,并调质处理,为氮化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3).消除粗加工应力,防止零件变形,稳定组织结构,在精加工前安排稳定化时效处理;
(4).零件精加工前氮化处理;
2)、零件两端面经过三次平面磨削,保证精确的找正基准,最终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在零件孔粗精磨前后及零件精镗孔前各进行一次端面磨削,即共进行三次端面磨削,每次磨削都要确定基准端面,各次磨削后检查零件两端面的平行度误差应严格达到设计保证值;
3)、零件氮化处理前,内外圆应进行半精磨削;半精磨削须留有加工余量,保证氮化层深度和下道工序消除氮化处理产生变形,而保证的必须磨削量;
粗精磨孔时须用千分表找正基准,基准端面跳动的误差须得到控制,并与相应的内孔端面一次磨出;
4)、粗精磨外圆须用专用的偏心套芯轴进行磨削;偏心套芯轴外圆与偏心套孔的合理配合间隙应得到控制,芯轴配合表面镀硬铬;
芯轴外圆精磨后在磨床上用千分表检验芯轴外圆的母线,保证两对中心孔的平行度要求;
本工序是保证圆盘剪上下偏心套精调重叠量保持同步性的要求;
检测偏心套的偏心量误差,并将上偏心套与下偏心套进行配对,要求配对装配的上下偏心套的偏心量误差须一致;如误差没有达到要求,报废,重新制造,如误差达到要求,入库待装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4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基酸改性蒙脱土-合成高分子杂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移动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