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粒体测序用26对PCR引物及基于该引物的分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7975.X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0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斌;刘清波;赖江华;张洪波;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粒体 测序用 26 pcr 引物 基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酸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线粒体全部碱基序列分型及其测定方法,,具体而言是线粒体测序用26对PCR引物及基于该引物的分型方法。
背景技术
线粒体(mtDNA)碱基分型,目前最常用的是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需要的DNA片断,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根据片段的碱基序列与线粒体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得到结果。对于PCR产物的直接测序可用PAGE结合银染,以及荧光标记序列仪自动分析系统。对线粒体的研究在国内还集中于线粒体特定高变区,目前国际上线粒体已完成了全部碱基序列测定并予以公布,但在生物医学研究及法医学应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已有的线粒体碱基序列测定方法没有统一的方案,需要人为选择。
(2)这些线粒体碱基序列都是基于中国群体以外的群体(主要是白人群体)测定而获得的资料,其中有些基因位点,在中国群体的基因频率分布较差,并不能反映出中国群体的线粒体序列特点。
(3)国外公布的线粒体测定方法仍在改进,不同实验室之间无法达到结果的标准化。
上述缺点限制了线粒体遗传标记在国内的应用,不利于进一步在基层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适合中国群体的线粒体测序用PCR引物,以及基于所述线粒体测序用PCR引物的分型方法,该方法方便进行中国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研究。
线粒体是人类第二套基因组,mtDNA具有严格的母系遗传特点,线粒体DNA的突变率高于核DNA的5~10倍,因此,线粒体DNA与核DNA序列相比,可以在较短进化时期内积累更多的核苷酸变化的信息,在追踪民族起源方面有着其它遗传标记无法比拟的优势,为现代人类的起源、人类迁移规律和进化提供了大量的证据。另外,线粒体DNA全序列仅一万多个碱基,其多态性集中体现在D-环区,仅1100多个碱基,DNA序列测定较为简便,成为法医检案中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在法医学个体识别中,通过mtDNA序列分析可实现一定程度的认定作用,尤其在特定人群的个体识别中(空难、遗骸的鉴定)发挥重要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粒体测序用26对PCR引物,选用的26对PCR引物覆盖了线粒体基因组全长(表1),其中引物15-1、15-2、15-3、24-1、24-2针对中国人群重新设计,对中国人群的分型具有针对性;引物24-1对应的扩增片段最小,为420bp;引物22对应的扩增片段最大,为1162bp;所有PCR片段大小适中,均适宜PCR扩增。
表1 PCR引物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79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