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米糠毛油精炼工艺精制米糠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19740.4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8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国;刘元法;刘方波;宋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10;A23D7/02;A23L1/28;A23L1/01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旭丹;刘品超 |
地址: | 214122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米糠 精炼 工艺 精制 米糠油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混合米糠毛油精炼工艺精制米糠油的方法,属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油脂精炼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米糠油是以米糠为原料制取的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脂肪酸比例符合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油酸和亚油酸1∶1的最佳比例,米糠油中含有谷维素、二十八烷醇、三十烷醇、植物甾醇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可有效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我国作为稻米生产大国,稻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米糠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达1000万吨,居世界首位,米糠油潜在年产量达100多万吨。然而,国内米糠油产量不足20万吨,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精炼工艺炼耗高,制备的米糠油产品色泽较深,酸价高,很难达到国家米糠油一级标准。虽然有研究采用二次碱炼、物理精炼等工艺,使米糠油的酸价和色泽有所下降,但是,这些方法能耗大,成本高,所得产品理化指标仍不理想。因此,利用我国丰富的米糠资源,研究开发食用米糠油制备新工艺,不仅对于米糠的增值利用,而且对于我国的油脂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混合米糠毛油精炼是指在浸出制油过程中,突破常规工艺“混合油-脱溶-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的方法,采用“混合油-调节油/溶剂比例-脱胶-脱酸-脱溶-脱色-脱臭”的方式制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米糠毛油精炼工艺精制米糠油的方法,采用混合米糠毛油精炼技术精制米糠油属于开创性研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浸出混合米糠毛油经调节油-溶剂比例后依次进行脱胶、脱酸,离心分离后再进行脱溶处理,最后进行常规的脱色、脱臭得到成品油。本发明的主要创造性研究为“混合油-调节油/溶剂比例-脱胶-脱酸-脱溶”过程,脱色、脱臭过程采用常规工艺。其工艺流程图见图1。
一种混合米糠毛油精炼工艺精制米糠油的方法,浸出混合米糠毛油在蒸发脱溶前,调节油/溶剂比例,先进行脱胶和脱酸,再按常规方法进行混合油蒸发、气提脱溶,最后再进行油脂的脱色、脱臭处理,制得精制米糠油;
(1)混合米糠毛油的预处理:混合米糠毛油中的固体杂质含量较其它油脂高,若不加以处理,易导致离心机频繁堵塞,影响正常生产。本发明采用过滤的方法将混合米糠毛油中的固体杂质控制在0.2%以下;
(2)调节混合米糠毛油浓度:即调节油/溶剂比例。混合油浓度越低,经碱炼后混合油与皂脚的比重差越大,越有利于皂脚分离。但实际生产过程中,混合油浓度过低,溶剂含量过高,则混合油与碱液的比重差、极性差越大,难以混合均匀,影响混合油碱炼效果,从而影响离心分离效果;混合油浓度过高,则皂脚中夹带的中性油含量增加,降低精炼效率。米糠混合油精炼时,应将过滤后的混合米糠毛油浓度调整至60%~70%。若过滤后的混合米糠毛油浓度<60%,应蒸发去除部分溶剂;若浓度>70%,应添加部分溶剂;使浓度调整至60%~70%。
(3)混合米糠毛油脱胶(酸处理):
调节混合米糠毛油浓度至60%~70%后,加热至45℃~55℃,加入混合米糠毛油重量0.1%~0.5%的质量浓度为75%~85%的磷酸溶液,均匀搅拌反应20~30min。
油脂中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存在,不仅会降低油脂的使用价值和贮藏稳定性,而且会影响后续加工工艺,导致成品油质量下降。利用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亲水性,在搅拌下向毛油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或电解质稀溶液,使毛油中的磷脂等胶溶性杂质吸水膨胀、凝聚并分离出来。采用酸处理首先将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同时可除去油脂中的金属离子,增加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温度是影响混合油脱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过低不利于磷脂等胶溶性杂质的凝聚,温度过高则导致溶剂的挥发,所以实际操作过程中,混合油温度应控制在45℃~55℃。磷酸添加量是影响混合油脱胶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过少则导致脱胶不完全,影响产品品质,过多则增加后续脱酸工艺的负担,因此,浓度为75%~85%的磷酸溶液加入量应控制在混合油量的0.1%~0.5%。在尽可能减少脱胶时间、节约能源的前提下,为确保脱胶反应完全,时间应控制在20min~30min。
(4)混合米糠毛油脱酸(碱处理):控制温度在45℃~55℃,采用18~24Be′的碱液按公式定量加入碱液,充分混合后,缓慢搅拌反应絮凝25~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197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