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0653.0 | 申请日: | 2008-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7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辉;杜振场;龙善丽;潘开阳;吴春标;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5/156 | 分类号: | H03K5/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1109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校准 电路 | ||
1.一种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中输入缓冲级(10)的输入端接输入信号(CKI);输入缓冲级(10)的输出同时接倒相器(20)、2-1MUX(30)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一占空比检测(40)的输入端;倒相器(20)的输出端接2-1MUX(30)的第一输入端;第一占空比检测(40)的输出端接2-1MUX(30)的第三输入端;2-1MUX(30)的输出(CKS)接占空比微调电路(50);占空比微调电路(50)的输出(CKD)接调整级(60)的第一输入端,调整级(60)的输出接至输出缓冲器(70);输出时钟(CKO)反馈至第二占空比检测(80)的输入端;第二占空比检测(80)的输出端接调整级(60)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缓冲级(10)的作用是保障时钟对后续电路的扇出能力;第一占空比检测(40)用于初步检测输入时钟的占空比信息,为2-1MUX(30)提供通道选择信号;2-1MUX(30)用于选取一路占空比恒大于等于50%的时钟;占空比微调电路用于进一步增加2-1MUX(30)的输出(CKS)的占空比,以避免第一占空比检测(40)可能存在的占空比检测失调;调整级(60)用于调整时钟的占空比;输出缓冲器(70)用于提高输出时钟的扇出能力;第二占空比检测(80)用于检测输出时钟的占空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1MUX(30)由第一传输门(301)和第二传输门(302)组成两个有效信号相反的通路,选通信号(S)接两个传输门的第一公共输入端,选通信号同时接倒相器(303)的输入端,倒相器(303)的输出端接两个传输门的第二公共输入端,两个传输门的公共输出端(CKS)接占空比微调电路(50)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占空比检测(40)由积分器(401)和施密特触发器(402)构成;积分器(401)的输入接输入缓冲级(10)的输出CKB,积分器(401)的输出接施密特触发器(402)的输入,施密特触发器(402)的输出端(S)接2-1MUX(30)的第三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占空比微调电路(50)由第一倒相器(501)和第二倒相器(502)级联而成;第一倒相器(501)的输入端CKS接2-1MUX(30)的输出端,第二倒相器(502)的输出端CKD接调整级(60)的第一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级(60)中,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NM1)、第三晶体管(NM2)的源、漏极顺序串联连接,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NM1)的漏端接第六倒相器(601)作为整形,第六倒相器(601)的输出端CKD接输出缓冲器(70)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缓冲器(70)由第七倒相器(701)、第八倒相器(702)、第九倒相器(703)和第十倒相器(704)顺序级联而成,第七倒相器(701)的输入端接调整级(60)的输出端CKC,第十倒相器(704)的输出端CKO即为输出时钟,同时反馈接至第二占空比检测(80)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占空比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占空比检测(80)由运算放大器(801)、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和直流偏置电压(Vb)组成;电阻(R1)的一端接输出缓冲器(70)的输出端CKO,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801)的反相输入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运算放大器(801)的反相输入端,另一端接运算放大器(801)的输出端ADJ;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第二占空比检测(80)的输出端ADJ,另一端接地;直流偏置电压(Vb)的一端接运算放大器(801)的同相输入端,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065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