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旋式压缩机及其动涡旋盘浮动方式和油路控制方式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26824.0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5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邵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F04C29/12;F04C18/02;F04C28/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式 压缩机 及其 涡旋 浮动 方式 油路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机,特别是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其动涡旋盘浮动方式和油路控制方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涡旋式压缩机,包括在底板上设置有涡旋状卷边的静涡旋盘,和在端板上设置有涡旋状卷边的动涡旋盘,两涡旋盘相向啮合配置,通过依次缩小形成在相互卷边间的多个压缩室,压缩进入涡旋式压缩机内的流体。为了提高涡旋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减少摩擦损耗,一般来说,令动涡旋盘浮动可以很好解决以上问题。动涡旋盘克服分离力的背压力可以是由中间压缩腔引出的中间压力,一般为低背压结构;也可以是高压即排气压力,如日本专利特开平7-56273号公报所示,见附图1,此方法对大范围工况的适应能力较差,图中100为压缩机,101为壳,102为压缩机构,103为驱动马达,104为出管,107为驱动轴,108为可动蜗轮,109为固定蜗轮,110为套,111为供油孔;也可以是高压与中间压或低压的组合方式,如中国专利号ZL02294356.0所公开的一种涡轮压缩机,见附图2。该涡轮压缩机1包括:壳10、装在壳10内的马达31、联接在马达31上的驱动轴32、由固定在驱动轴32上的可动涡轮22和与可动涡轮22相啮合的固定涡轮21构成的压缩机构20、固定压缩机构20的套23。在可动涡轮22的端板22a的外周部形成锥面,外周面22e为倾斜面。可动涡轮22由铸造件构成,外周面22e为其上存在着微小凹凸的铸造面。此方法改善了直接排气压力作背压的不良问题。中间压力作为背压,可以有效缓解因工况变化时压靠力的变化幅度,有利于压缩机的稳定运转,但是中间腔与背压腔间存在传热传质问题,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缩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和装配成本低、能有效提高压缩机能效、工作可靠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其动涡旋盘浮动方式和油路控制方式,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相互啮合的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中央背侧开设有排气口,静涡旋盘和动涡旋盘之间的中心腔与排气口相通,上机架为曲轴的主支架,上机架支撑动涡旋盘,压缩机壳体包括上壳体、主壳体和下壳体,其结构特征是主壳体和上机架将马达和油池所在区域围成独立的压力区域,上机架的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槽,将动涡旋盘背面分割为不同的背压区域,上支架上开设有高压气体的引导通道,该引导通道与马达所在的独立区域相通,引导通道与动涡旋盘高背压区域之间设置连通孔。
所述高压气体的引导通道截面积大于等于静涡旋盘排气口的截面积。
所述高压气体的引导通道为排气导管,静涡旋盘的排气口外周设置有密封用的隔板,隔板和上壳体围成封闭的高压区域,排气口与封闭区域相通,排气导管一端与封闭区域相通,另一端从上到下依次穿过隔板、静涡旋盘和上机架后,和马达所在的独立区域相通。
所述隔板包围在静涡旋盘背后,其外侧与上壳体相接。
所述上机架上位于动涡旋盘之外的位置沿轴向设置有导气通孔,排气导管和导气通孔相接,连通孔垂直于轴向,并贯通于导气通孔。
所述高压气体的引导通道为通槽,上机架与上壳体围成高压区域,排气口与高压区域相通,通槽设置在静涡旋盘和上机架上远离动涡旋盘的外缘,该通槽连通高压区域和马达所在的独立区域。
所述高压气体的引导通道为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静涡旋盘背部设置有密封用的法兰端盖,静涡旋盘背部的凹坑和法兰端盖共同围成封闭的高压区域,排气口和高压区域相通,排气口通过分设在静涡旋盘和上机架的第一导气通道和第二导气通道和马达所在的独立区域相通。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的动涡旋盘浮动方式和油路控制方式,其特征是通过高压气体的引导通道将从静涡旋盘排气口排出的高压气体引入到马达所在的独立区域,使该区域成为高压区,当流体高速流过引导通道时,使连通孔位于引导通道一端的压力降低,由于连通孔另一端与动涡旋盘背压区域相通,故引起该背压区域的压力下降和润滑油的导出,动涡旋盘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公转,并在背压作用下进行浮动,以减小机械摩擦,加强齿端密封。
所述连通孔在高压气体引导通道一端形成了低压区域,进而降低了连通孔的另一端,即动涡旋盘背部的压力,连通孔在压缩机的油路系统中起到油泵作用,通过连通孔的两端的压降,进而抽吸油池中的油,加快润滑油的循环,部分润滑油从连通孔排出,并随高压流体返回油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26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