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餐盒饭保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0119.8 | 申请日: | 2008-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6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声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声盛 |
主分类号: | A23L3/3418 | 分类号: | A23L3/3418;A23L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餐 盒饭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快餐盒饭的保鲜,尤其涉及到快餐盒饭内的米饭、肉类、蔬菜的色香、味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快餐行业中,全部采用小作坊,手工现炒现卖,无法进行专业化、机械化生产,无法较长时间保存,无法让消费者吃到可口的中式快餐盒饭的各种食品,因为快餐盒饭中的米饭、肉类、蔬菜在较高下或常温下,食品内的分子结构易发生分裂,盒饭加盖后较长时间后水蒸汽倒流在米饭、肉类、蔬菜上,使这个食品的营养成份易流失,变口味、变色泽,口感很差;同时,快餐盒饭中的米饭、肉类、蔬菜在没有密封的条件下,被空气中的细菌感染、易变质。本发明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
(1)通过冷链解决了快餐盒饭内米饭、肉类、蔬菜易发生内部分子裂变,即内部变质的问题。
(2)通过加入CO2和N2混合气体,解决了快餐盒饭内、米饭、肉类、蔬菜的表面易被空气中的细菌感染,解决了色、香、味的问题。
(3)由于这种快餐盒饭可以在4℃-8℃环境下,存放5-7天,解决了快餐盒饭不能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4)食用方便,用800W的微波加热5分钟即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弘扬中华美食,专注人类健康,解决了中式快餐工业化生产的问题,为城市上班人群及在家庭简易吃饭提供便利,同时又可以吃到营养、美味、安全的快餐盒饭。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快餐盒饭的保鲜方法,该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刚出锅的米饭,烹调好的肉类食品、蔬菜装入洁净容器内,加盖;
(2)将盖好的热米饭、肉类食品、蔬菜、快速送到净化间取出容器盖,放入预冷机内,把食品表面温度降到8℃~10℃,内部温度降到10℃~12℃;
(3)将冷却后的米饭、肉类食品、蔬菜分别装入快餐盒内的各个小格内;
(4)把装有各类食品的快餐盒送入包装机内,抽真空后充入CO2和N2的混合气体进行保鲜包装;
(5)将包装后的快餐盒饭储存在4℃~8℃环境下。
上述的一种快餐饭的保鲜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米饭份量为345~355克,肉类食品份量为95~105克,肉汁15~20克,蔬菜份量为60~70克,菜汁10~15克,总重量为525~565克。
上述的一种快餐盒饭的保鲜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的热米饭、肉类食品、蔬菜在加盖后应在2分钟内送到净化间的预冷机内进行冷却。
上述的一种快餐盒饭的保鲜方法,其中步骤4中所述的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为30%,N2的浓度为70%。
上述的一种快餐盒饭的保鲜方法,其中所述的肉类食品份量中含有15~20克的肉汁;蔬菜份量中含有10~15克蔬菜汁。
采用上述保鲜方法,可以非常有效地延长快餐盒饭的存放时间,同时又能保证快餐盒饭各种食品的色、香、味且营养成份不易流失;可以卓有成效地解决快餐盒饭工业化生产,安全、卫生、食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流程为:烹调→冷却→分装→抽真空充气→储存,现就每一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将烹调好,刚出锅的米饭、肉类食品、蔬菜、装入洁净容器内、加盖;
将盖好的温度在95℃以上的热米饭、肉类食品、蔬菜在2分钟内送到净化间,取掉容器盖,放入预冷机内,把食品表面温度降到8℃~10℃,内部温度降到10℃~12℃,95℃以上的高温能有效防止细菌的入侵,快速冷却是为了达到较好地保留米饭口感的目的;
将冷却后的米饭、肉类食品、蔬菜分别单独装入快餐盒内的各个小格内,单独存放不会混淆菜饭的味道,保存菜饭原有的风味;米饭份量为300~320克,肉类食品份量为95~105克,其中肉汁为10~15克,蔬菜份量为110~120克,其中菜汁为10~15克;
把装有各类食品的快餐盒送入包装机内,抽真空后充入30%的CO2和70%的N2的混合气体进行保鲜包装,加入30%的CO2可以有效抑制米饭的氧化反应同时对米饭表面细菌有抑制繁殖作用;加入70%的N2可以确保米饭表面与氧气隔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声盛,未经杨声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1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