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铝液短流程铸轧生产5052合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0569.7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0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庞国华;陈飞凤;黄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3/06 | 分类号: | C22B13/06;B21B1/46;B22D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205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铝 流程 生产 5052 合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电解铝液直接铸轧5052合金的新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热轧供坯方式生产5052合金技术已经很成熟,国内外多采用热轧生产,热轧工艺流程为:熔炼→净化→铸锭→切头尾→铣面→加热→热轧→包装。但热轧供坏方式生产过程中,熔炼过程中金属烧损为2.5%,切头尾量为6%,铣面量为5.5%,热轧过程中切头尾量2%,热轧生产7mm厚带材最终成品率为85%(其中不包括铸锭和热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如果考虑铸锭过程及热轧过程产生的废品,综合成品率为80%。因而热轧具有投资大、工序多,同时运行成本较高的不足。
因而,如何有效的改进5052合金生产技术,使工艺更简化,成本更低是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5052合金生产工艺中,还存在以下技术难点:5052合金与1×××及8×××合金比较,熔体结晶温度范围较宽,铸轧生产过程中变形抗力较大,边部裂纹较宽。5052合金流动性较差、黏性较大,易粘辊,界面润滑相对困难。电解铝液温度很高,气渣含量较重熔铝锭熔体高出很多,因此熔体净化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工艺序简化,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的电解铝液短流程铸轧生产5052合金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发明的工艺的工序包括合金铝液熔化,成分调整,精炼,除气,过滤,铸轧,卷取;所述的合金铝液60-70%电解铝液、30-40%铝锭或铝废料;所述的精炼为熔炼炉内喷粉精炼、CCl4精炼和保温炉通氩精炼三次精炼;铸轧时前箱温度为715-725℃,铸轧速度为600-700mm/min。
所述的铸轧区优选长度为40-50mm。
铸轧时,在线除气时除气箱的温度保持在740~750℃。
本发明还采用质量浓度为1-3%的石墨乳液作为铸轧时铸轧辊的界面润滑,优选2%。
所述的熔炼炉的温度为750-760℃。
保温炉的温度为730-745℃。
本发明更优选方案是在CCl4精炼和保温炉通氩精炼之间还可采用2号精炼剂与除钠剂混合喷粉进行进一步的精炼。
本发明的铸轧时,采用的是双辊倾斜式铸轧机。
铸轧时,变质剂采用铝钛碳晶粒细化剂,添加量为2kg/t铝。
由目前还不曾见过电解铝液短流程铸轧生产5052合金的相关报道。发明人通过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试验确定了对铸轧生产5052合金工艺流程。本工艺采用双辊倾斜式铸轧机、电解铝液直接铸轧生产5052合金,相对重熔铝锭铸轧生产,省去重熔过程,而相对热轧方式省去铸锭、铣面、加热、热轧等工序,耗能降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铸轧生产工艺与热轧生产工艺比较,省去了切头尾、铣面、加热、热轧四个工序,每吨节约成本约951元(不含热轧线设备及场地投资)。
由于5052合金固液温度区域较大、黏性较大,发明人通过分析合金相图及研究熔体温度对铸轧过程的影响,确定适当的铸轧温度(即前箱温度)范围,铸轧前箱温度确定为715-725℃。也较好地提高了熔体的流动性,但同时由于熔体温度过高,将也增加铸轧辊的冷却难度,为解决以上问题发明人确定的铸轧速度为600-700mm/min,且优选铸轧区长度为40-50mm。
由于5052合金粘辊严重的问题,本工艺界面润滑采用石墨乳液,特别是优选是2%。
另外,由于电解铝液气渣量高的特点,本工艺采用在熔炼炉内喷粉精炼、CCl4精炼和保温炉通氩精炼三次精炼以充分地对熔体净化。
由以上工艺所制得的本发明的产品,力学性能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05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黄素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醋氯芬酸苄酯的合成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