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型半导体掺镍氧化铜靶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6561.1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施展;杨铭;王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08 | 分类号: | C23C14/08;C23C14/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氧化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型氧化物半导体Cu1-xNixO(x=0.01~0.15)靶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是一种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以其独特的透明性与导电性结合于一体而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随着平板显示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透明导体薄膜的重要性越发被人们所认识。TCO薄膜根据导电特性可分为n型和p型两类。n型TCO材料,如In2O3:Sn(ITO)和SnO2:F(FTO)作为透明电极,其光电特性已达到较好的水平。而与之相对应的p型TCO材料的研究虽然也已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长期以来并未达到实用的水平。
1997年Kawazoe等报道了CuAlO2具有p型导电性和在可见光区的透明性。后来,在同构的CuMO2(M=Ga,Y,Sc,In)中也发现了类似CuAlO2的p型导电性质。N、P或As掺杂的ZnO薄膜是近年来p型透明导体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人们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分子束外延、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磁控溅射等薄膜生长方法制备出高质量的ZnO薄膜,但p型掺杂都会在材料内部同时产生“空穴杀手”间隙Zn和氧空位,从而无法实现稳定而实用化的p型导电类型。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动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光发电在各个国家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还存在能量转换效率太低的问题。如果太阳光伏能源系统能够使用p型TCO材料,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进而降低太阳能电池系统的成本。因为n型和p型TCO材料迭加起来作透明阴阳极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太阳光能进入装置中。
优良光电性能的p型透明材料的研究,也有助于透明p-n结,透明晶体管和透明场效应晶体管等透明电子学器件的发展。
优良光电性能的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缺乏,源于缺乏良好特性的p型导电材料。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优良光电性能的p型氧化物半导体靶材及其制备技术,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份均匀、性能优良的p型氧化物半导体耙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p型氧化物半导体靶材,具体是一种掺镍氧化铜Cu1-xNixO(x=0.01~ 0.15)块体材料,采用烧结工艺制备获得,靶材最高电导率达到3.9×10-3S·cm-1。
本发明提出的P型半导体Cu1-xNixO陶瓷靶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采用纯度99.8%以上的CuO粉末和纯度99%以上的NiO粉末,按Cu1-xNixO(x=0.01~0.15)成分比例配制混合粉末,将粉末混合研磨后,用粉末压片机在压强为12-18MPa下干压成型。然后将靶材送入管式电阻炉中进行烧结处理,炉中通入N2作为保护气体,炉温从室温升高到烧结温度800-1000℃,保温10-1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280-320℃,取出靶材。敲碎后再次研磨,用粉末压片机在18-22MPa下压制成型。再在管式电阻炉中进行烧结处理,烧结条件同上,即N2作为保护气体,升高到烧结温度800-1000℃,保温10-15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到280-320℃。即得陶瓷靶材。所制备的靶材的电导率在0.13~3.9×10-3S·cm-1之间。
本发明较佳的制备条件如下:
CuO粉末和NiO粉末混合之后化学剂量比为Cu0.95Ni0.05O的靶材。
粉末压片机第一次干压成型压强为14-16MPa,第二次干压成型压强为20-22MPa。
管式电阻炉烧结温度为900-1000℃,保温时间10-12小时。
实验结果表明,该发明制作工艺简单、经济、制成的靶材成分均匀,性能稳定,且具有p型导电性能,电导率最高达到3.9×10-3S·cm-1。采用该发明制备的陶瓷块体材料作为靶材,经PPD技术沉积镀膜后,所制备的薄膜具有p型高电导率、可见光范围高透射率的光电特性,这在太阳能电池、透明电子学和新型光电器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65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