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组极端耐热α-淀粉酶的复性与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9429.6 | 申请日: | 2008-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3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王丽萨;陆坚峰;杨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9/28 | 分类号: | C12N9/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 征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组 极端 耐热 淀粉酶 复性 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嗜热α-淀粉酶的重 组表达与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α-淀粉酶是工业上最常用的酶制剂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化工工 业以及发酵工业中的淀粉加工。寻求与开发耐受高热的淀粉酶长期以来始终是 工业酶研究领域的重点与热点课题。对于淀粉酶耐热性,生产产率以及酶活性 的任何提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直接商业价值。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嗜热α淀粉酶。例如,获自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α-淀粉酶PFA;获自火球菌属的嗜热α-淀粉酶、获自沃氏火球菌 (Pyrococcus woesei)的嗜热α-淀粉酶等等。P furiosus是从海底火山温泉中分离 得到的绝对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100℃,培养相对较为复杂,难以实现大规 模工业培养,PFA的较大量制备只能通过外源重组表达方能够实现。至今尚未 有适宜于该酶的较大规模的制备方法的公开报道。
目前多家实验室在大肠杆菌及酵母中进行了α-淀粉酶的重组表达研究,但 表达量均较低。以往的研究思路主要偏重于提高其可溶性的表达,包括采用低 温诱导,以提高重组蛋白质可溶性表达的策略,从菌体破碎上清中纯化得到该 重组蛋白;以及采用与Intein融合表达的方式,提高了蛋白可溶性表达量等方 法,但总的表达量仍不高。
本发明人在以往的工作中也致力于重组PFA的重组表达研究,尝试采用了 与现有技术思路不同的研究策略,即首先实现重组PFA蛋白质分子的大量与高 效表达,即使是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之后再研究采用合适的纯化复性方法 以获得较高活性的重组酶。以往的研究中,本发明人已经建立碱变性-加热-稀 释复性的纯化方法,较高效率地纯化获得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重组PFA。然而, 碱变性-加热-稀释复性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对操作条件要求高,对温度和PH具有 严格的要求。
综上,本领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嗜热α-淀粉酶表达的策略,提供简便、 高效、低成本、易于放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嗜热α-淀粉酶的制备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嗜热α-淀粉酶的制备方法,它包括步骤:
(1)用去垢剂溶液溶解嗜热α-淀粉酶的包涵体,从而获得含嗜热α-淀粉酶 的溶液;和
(2)从(1)获得的溶液中分离出所述的嗜热α-淀粉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嗜热α-淀粉酶选自:火球菌属(Pyrococcus)的嗜 热α-淀粉酶、嗜热古菌(Pyrococcus furiosus)的嗜热α-淀粉酶(PFA)、沃氏火球 菌(Pyrococcus woesei)的嗜热α-淀粉酶或来源于其他嗜热微生物的嗜热α-淀 粉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去垢剂是离子型去垢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1)之前,还包括: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嗜热α -淀粉酶,从而获得嗜热α-淀粉酶的包涵体。
在另一优选例中,原核表达系统是大肠杆菌。
在另一优选例中,用于表达嗜热α-淀粉酶的表达载体为pT7473或 pET21a。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1)中,所述的去垢剂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或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LS)。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去垢剂溶液中去垢剂的浓度按照重量体积比(w/v) 是0.01-10%;较佳的是0.02-5%;更佳的是0.1-3%;进一步更佳的是0.1-1%; 如0.15%,0.2%,0.3%,0.5%,0.8%。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去垢剂溶液含有:按照重量体积比0.01-10%的去 垢剂和缓冲溶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缓冲液是醋酸盐缓冲液或柠檬酸盐缓冲液或磷酸 盐缓冲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1)中,去垢剂溶液溶解嗜热α-淀粉酶的包涵体 的时间是1-200分钟;较佳的是10-100分钟;如40分钟、60分钟、80分钟。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去垢剂溶液的PH值是2.5-10.0;较佳的PH值是 4.0-7.0。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2)中,采用疏水层析法从含嗜热α-淀粉酶的溶 液中分离嗜热α-淀粉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