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测冷却肉品质变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2536.4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晶;肖虹;潘迎捷;李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2 | 分类号: | G01N33/12;C12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测 冷却 品质 变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测冷却肉品质动态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51.8%,猪肉产量占世界猪 肉总量的46.8%。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占全世界肉类 总产量的近30%,其中猪肉产量为5197万吨,占世界猪肉总产量46.8%,居世界第一, 占我国所有肉类产量的64.5%。猪肉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的比例更是高达66.8%。可见猪肉 是所有肉类消费中比例最大的品种,,其安全性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肉 类安全事故也大多发生于猪肉,因此当前确保猪肉的安全卫生是保障肉类安全的重要任务, 猪肉的安全与否事关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和消费者健康的大局,其安全性越来越被重视。
不同食品腐败的机理各不相同且变质反应非常复杂,但通过对变质机理的研究能找到 食品品质动态变化的规律,即食品腐败过程中品质的损失可以通过动力学模型得到很好的 反映。
冷却肉以其新鲜、肉嫩、味美、营养、卫生的优点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如 果冷链系统不完善,会影响到冷却肉的品质和安全性。由于我国居民对冷却肉需求的不断 增长以及冷却肉流通量变大和流通距离变长,快速评估冷却肉鲜度显得十分重要。
挥发性盐基氮(TVBN)通常作为蛋白性食品新鲜度的化学指标,肉类等在腐败过程中, 由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和酶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胺类及氨等具挥发性的碱性含氮物 质,这些挥发性盐基氮与肉品腐败程度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测定冷却肉中TVBN 的含量有助于判定其新鲜度和质量。此外,在冷却肉的低温贮藏过程中,其菌落总数、pH 值、色差等,以及感官品质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对冷却肉在低温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挥 发性盐基氮(TVBN)、pH值、色差、感官变化的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建立冷却肉的菌落总 数与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色差、感官变化等随贮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动力学 模型,从而可以对冷却肉的品质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
发明内容
一种预测冷却肉品质变化的方法,本发明对新鲜冷却肉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菌落 总数、pH值、色差、挥发性盐基氮(TVBN)、感官评价变化进行研究,根据菌落总数、 pH值、色差、挥发性盐基氮(TVBN)、感官评价值建立冷却肉品质变化动力学模型,为 动态监测和控制冷却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本发明的测定步骤按照以下过程进行:
1)对贮藏在0℃、5℃、10℃、20℃条件下的冷却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 总数、pH值、色差、感官品质变化进行测定。
2)确立冷却肉的TVBN、菌落总数、pH值、色差值、感官品质随贮藏温度变化的动 力学模型型式。模型选择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为佳。
3)建立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pH值、色差值、感官品质值变化的动力学 模型。
4)品质动力学模型的验证和评价。将冷却肉贮藏在特定温度条件下,以冷却肉品质变 化的实验值与动力学模型得到的预测值进行比较,计算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菌落总数随贮藏时间的变化。
图2为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TVBN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
图3为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pH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
图4为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亮度L随贮藏时间的变化。
图5为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红度a随贮藏时间的变化。
图6为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肉感官评定值得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 描述的范围。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和实验仪器
实验所用的猪后腿瘦肉直接购自屠宰厂,宰杀不超过6个小时。购得的猪肉用冰桶运 分袋(食品自封袋)包装贮藏于0℃、5℃、10℃的冰箱及20℃的恒温培养箱,肉在实验过 程中每天进行感官评定和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差及pH值的测定。实验 所用仪器有:理化干燥箱、手提式不锈钢蒸气消毒器、数显示恒温水浴锅、生化培养箱、 FOSS自动凯氏定氮仪、pH计、三星BCD-191GNS(E)冰箱;ZE2000型色差计。
1.2实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2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梁式双驱动龙门雕铣机
- 下一篇:一种离心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