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冷轧材料计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3807.8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8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曹艳红;陈晓东;徐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B21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3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计算机 程序 进行 冷轧 材料 计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冷轧生产设计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冷轧材料计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型钢铁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冷轧材料计算方法最大限度的考虑各工序机组的生产产能,在工序产能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该方法在推算原料规格及重量数据的过程中几乎不考虑需求在各道工序上的加工限制,最终的设计结果可能导致不同冷轧成品需求其计算结果基本相同,生产量普遍超过需求量的情况。该方法较适用于生产规模庞大且稳定的大型冷轧生产系统。对于中小型冷轧产品生产系统,它的弊端显而易见,设计结果较为粗犷,容易产生无需求产品,不利于系统的精细化生产和资金周转,并增加了库存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计算出所需冷轧材料数量规格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成品需求,确定所需要经过的冷轧工序;步骤二、根据各工序相应机组的能力限制,确定材料在成品机组出口的重量范围;根据需求信息及材料在成品机组出口重量范围,确定分切数的范围;步骤三、判断是否只经过冷轧工序,如果需要经过冷轧、热轧、炼钢工序,则执行步骤四;如果只经过冷轧工序则执行步骤五;步骤四、根据包括冷轧、热轧、炼钢各机组能力,各机组投料率,分切数,结合板坯长度限制,从最大分切数到最小分切数,依次执行冷轧生产设计循环操作;推出最优的板坯重量、长度、材料经过各工序的出入口重量范围、推荐冷卷分切数;然后执行步骤六;步骤五、根据冷轧各机组能力,各机组投料率,分切数,从最大分切数到最小分切数,执行生产设计循环操作;推出最优的热轧卷重量、材料经过各工序的出入口重量范围、推荐冷卷分切数;然后执行步骤六;步骤六、输出冷轧需求板坯规格,材料设计计算结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相比现有材料设计方法,充分考虑到对于机组生产能力的限制,在材料设计层面上,就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余材的产生,并满足生产最大化的要求。同时由于原料板坯必须经过热轧轧制才能作为冷轧机组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冷轧材料设计技术也就涵盖了热轧工序的材料设计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简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以某系统冷轧产线为例进行说明。根据冷轧产品的需求规格、重量等信息,结合生产各工序机组能力实际情况,特殊限制,在充分考虑平均及特殊投料率的基础上计算出最优的冷卷原料(板坯或热轧卷)的重量及规格区间、材料经过各生产工序的重量控制范围及推荐冷卷分切数,最终完成由需求数据向全流程生产、质量控制数据的全面转换,保证按质、按量完成,为整个冶金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系统提供基础的数据准备和强有力的支撑。该技术可覆盖直发卷和分切小卷等不同冷轧产品的生产设计功能,同时在实现方法上充分考虑存在通用性和可配置性,使得该技术可较为方便的应用到不同的冷轧系统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成品需求,确定所需要经过的冷轧工序;
步骤二、根据各工序相应机组的能力限制,确定材料在成品机组出口的重量范围;根据需求信息及材料在成品机组出口重量范围,确定分切数的范围;
步骤三、判断是否只经过冷轧工序,如果需要经过冷轧、热轧、炼钢工序,则执行步骤四;如果只经过冷轧工序则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根据包括冷轧、热轧、炼钢各机组能力,各机组投料率,分切数,结合板坯长度限制,从最大分切数到最小分切数,依次执行冷轧生产设计循环操作;推出最优的板坯重量、长度、材料经过各工序的出入口重量范围、推荐冷卷分切数;然后执行步骤六;
步骤五、根据冷轧各机组能力,各机组投料率,分切数,从最大分切数到最小分切数,执行生产设计循环操作;推出最优的热轧卷重量、材料经过各工序的出入口重量范围、推荐冷卷分切数;然后执行步骤六;
步骤六、输出冷轧需求板坯规格,材料设计计算结束。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更为详细的步骤如下:
1.根据需求需求,推算该生产过程中所要经过的各工序
2.结合当前板坯长度(注1)等初始值信息,对该需求经过的各道工序(包括热轧,炼钢)的机组能力按各机组成材率换算到成品出口后,取交集确定冷轧成品机组出口能力的最大重量和最小重量;即为机组max和机组_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3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线式双电表式电度表
- 下一篇:一种红外拼接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