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核病抗原特异的全血IFN-γ诊断试剂盒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5220.0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范雄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雄林 |
主分类号: | G01N33/50 | 分类号: | G01N33/50;G01N33/56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核病 抗原 特异 ifn 诊断 试剂盒 及其 制作方法 应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核病病人和结核杆菌感染者的快速、早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结核病抗原特异的全血IFN-γ诊断试剂盒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结核病是主要经呼吸道传播的、严重危害我国和全世界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超过1/3的结核杆菌感染者,其中的10%在其一生中可以发展成为结核病病人。因此,筛检感染者在结核病的防治甚至最终的消灭中扮演中极其重要的作用[CDC.MMWR 44(1995)1-17.]。
现有的诊断技术对结核杆菌感染者的诊断非常难。近几十年来,临床上采用结核菌素试验(TST)来诊断结核杆菌感染者。但TST活性成份是纯蛋白衍生物(PPD),该成份是一种混合物,且非结核分枝杆菌特异的。其检测结果可被现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疫苗——卡介苗免疫所干扰[P.Andersen,et al.Lancet356(2000)1099-1104.]。从1921年发明卡介苗到现在为止,全世界已有35亿人接种卡介苗。因此TST对感染者的诊断价值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结核病病人的诊断技术包括痰涂片抗酸染色或痰菌培养,阳性率仅40%-60%左右;肺部X射线检查肺部病理改变也仅在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后才能诊断;其他血清学诊断方法和分子诊断方法缺乏特异性,假阳性率高。因此,必须尽快研究结核病和结核杆菌感染者的早期、快速、特异和敏感的诊断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诊断方法的困难和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结核病抗原特异的全血IFN-γ诊断方法,可实现对结核病病人和感染者早期、快速、特异的诊断,在阻断结核病的传播和流行,对结核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是基于以下原理来实现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首先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激活机体的T细胞免疫应答,分泌产生IFN-γ,后者发挥抗结核感染作用。部分T细胞转化为免疫记忆细胞,当再次与结核杆菌相遇后,会再次分泌产生IFN-γ,发挥抗结核感染作用。抗原特异的IFN-γ产生量与机体是否感染或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如果采用结核杆菌特异的抗原在体外刺激感染者和患者的T细胞,可诱导这些T细胞产生高水平的结核杆菌抗原特异的IFN-γ,而非结核杆菌感染者或非结核病患者产生的IFN-γ的量与未用抗原刺激产生的量相近,从而实现诊断的目的。
因此发现并寻找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的鉴定对发展新一代的诊断试剂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结核杆菌和卡介苗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揭示了卡介苗缺失了几个区(regions of difference,RD),其中之一命名为RD1区[M.A.Behr,et al.Science 284(1999)1520-1523.]。进一步研究证实RD1区集中在结核杆菌复合体(人型结核杆菌、牛型结核杆菌),而在世界各地的卡介苗菌株中全部缺失[P.Andersen,et al.Lancet 356(2000)1099-1104.M.A.Behr,et al.Vaccine 17(1999)915-922.]。大量的研究证实RD1区编码的抗原Rv3875,是结核杆菌培养过程中早期产生的分泌性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6kDa,或24kDa,9.9kDa等,主要是由于该蛋白在自然情况下以多聚体形式存在。该蛋白能够刺激强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和诱导结核病人和他们的接触者的外周血产生高水平的IFN-γ[P.W.Roche,et al.Clin.Exp.Immunol.103(1996)226-232.P.W.Roche,et al.Scand.JImmunol..43(1996)662-670.M.J.Elhay,et al.Infect Immun.66(1998)3454-3456.R.M.Nakamura,et al.Int.J.Tuberc.Lung Dis.2(1998)541-46.]。进一步发现,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表位分别是是位于该蛋白的以下肽段[H.M.Vordermeier,etal.Clin.diag.Lab.Immunol.,(3)2001,571-578],即:
P.1-16............................................................MTEQQWNFAGIEAAAS
P.9-24............................................................AGIEAAASAIQGNVT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雄林,未经范雄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句输入法的自然分词和混合输入
- 下一篇:一种测试机台同步移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