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血癌的异黄酮磺酸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6633.0 | 申请日: | 2008-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邓泽元;彭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6 | 分类号: | C07D311/36;A61K31/353;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31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癌 异黄酮 磺酸酯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血癌的异黄酮磺酸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异黄酮化合物大豆苷元(Daidzein,4’,7-二羟基异黄酮)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生理活性(Sarhyyamoonhy N.Wang T.T.Y.1997.14:2384).但是,大豆苷元在处理HL-60细胞时,对细胞生长诱导分化作用较弱,NBT阳性细胞数低于10%(焦鹭,中华血液学杂志,1990,11,83)。以其为原料药制成的片剂或胶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后遗症,亦可用于高血压引起的颈项强痛、头痛、头晕及早期突发性耳聋.由于大豆苷元水溶性和脂溶性都很差,导致在临床应用中仅能制成口服剂型且存在生物利用度低,制成的片剂或胶囊体内吸收缓慢,1~2周才能显效(汤丽娟,乔培香,张凌云.药学学报.1989,24,778.)。目前国内外报道其衍生物有50多种,但还未见有在抗癌方面有较为成功改造的例子。为了提高大豆苷元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扩大抗癌谱,改善大豆苷元的溶解性,解决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生物利用度低、吸收差、显效慢、活性低的缺点,以大豆苷元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修饰,寻找更有效的抗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血癌的异黄酮磺酸酯衍生物,其抑制癌细胞生长能力强,生物利用度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抗血癌的异黄酮磺酸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其化学通式为:
其中,R1为芳磺酸酯基,R2为OR3、芳磺酸酯基,R3为C1~C2的烷基。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化合物是:
本发明的第二个优选化合物是:
本发明的第三个优选化合物是:
本发明的异黄酮衍生物4’-苯磺酰氧基-7-甲基异黄酮的合成方法是,选择性磺酸酯化时使用的有机溶剂与催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在1000∶1~1∶100)。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四氢呋喃,吡啶,丙酮,二氧六环苯,乙醚,乙睛,乙酸乙酯等。催化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无机碱,有机碱为叔丁醇钠,叔丁醇钾,三乙胺,三乙醇胺,吡啶,2-甲吡啶等有机碱。烷基化反应所用的试剂为卤代烃,硫酸酯,酰基化反应所用的试剂为酰氯,酸酐。
用本发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可用柱层析,重结晶方法加以分离纯化。如用溶剂重结晶方法,推荐溶剂为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例如:异丙醇-石油醚,三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丙酮,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四氢呋喃-冰醋酸等混合溶剂。用柱层析,可用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推荐的流动相可为异丙醇-石油醚,三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丙酮,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混合溶剂。其体积比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10-0.1∶1,例如:乙酸乙酯∶石油醚=2∶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化合物酯溶性相对与大豆苷元而言,极大改善。对其中的优选化合物用MTT法进行了抗肿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有抑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些实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举例说明,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实施例1 化合物4’,7-二苯磺酰氧基异黄酮的合成
取大豆苷元(0.4mmol,0.1016g)分散于10mL二氯甲烷之中,加入0.01g叔丁醇钾,于-20℃在Ar保护下,慢慢滴加0.96mmol(0.1694g)苯磺酰氯。保温2.5h.将混合物过滤,滤液减压旋干,柱层析纯化(三氯甲烷/丙酮=10∶1)得纯品。
1H NMR(400MHz,CDCl3):δ 8.21(1H,d,J=8.8Hz),7.97(1H,s),7.90(4H,d,J=7.6Hz),7.72(2H,m,),7.58(4H,t,J=7.6,8.0Hz),7.43(2H,d,J=8.4Hz),7.29(1H,d,4J=2.0Hz),7.07(2H,d,J=8.4Hz),6.98(1H,dd,J=2.0,8.8Hz);m/z(E1)535.20(M++1,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