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发芽糙米的生产方法及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7494.3 | 申请日: | 200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3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赵思明;熊善柏;赵莉君;姚森;荣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186 | 分类号: | A23L1/186;C05G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发芽 糙米 生产 方法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发芽糙米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研究稻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深度开发对增加稻米附加值,促进农副产品转化,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稻谷的碾米加工是先经砻谷得到由糠层、胚、胚乳组成的糙米,再碾去糙米的糠层和胚,制成易蒸煮、易吸收、口感好的精白米。而稻谷中约64%的营养元素都积聚于占稻谷质量10%的糠层和胚芽中,目前的精白米将其舍弃是对有效资源的极大浪费。糙米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成分,如:肌醇、谷维素、γ-氨基丁酸(GABA)、米糠多糖、米糠纤维、镁、铁、维生素E等(周惠明等,糙米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食品科技,2002,(5):17-19)。发芽糙米是糙米经过发芽至适当芽长的芽体,主要由幼芽和带皮层的胚乳构成。发芽的实质是使糙米活性化。目前,有关发芽糙米的研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下述技术。
专利公开第10104489号公开了一种制作发芽糙米的方法。以水分含量在13-15%的稻谷为原料,用清水浸泡,催芽,烘干后将芽谷砻谷去壳即成。
专利公开第1502261号公开了一种发芽糙米的制备方法及由此制得的发芽糙米。通过将研磨的糙米浸渍在弱酸性的发芽水中、向其内注入空气、并定期更换发芽水使糙米发芽,及在高温和高压下处理发芽糙米而制得。
专利公开第1582726号公开了一种发芽糙米。每1000g该发芽糙米中配有乳酸钙800-1800毫克、乳酸亚铁16-120毫克、亚硒酸钠200-300微克、葡萄糖酸锌16-30毫克中的一种或它们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专利公开第101023785号公开了一种使糙米含有的功能性成分增加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制造的糙米。其方法是用与谷物干燥机同样构造的装置,将高湿度的空气吹送到在装置内循环运送的糙米,按0.1-0.3%/小时的加水速度使上述糙米的水分上升到16.5-18.5的范围,其后,在通风及循环运送停止的状态下静置该糙米。
专利公开第1631225号公开了一种富素发芽糙米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脱壳后的稻谷种子浸泡在富素营养液中,然后避光催芽,最后将稻谷种子烘干,富素营养液包括Fe含量为500-3000μg/g的硫酸亚铁溶液、Zn含量为500-3000μg/g的硫酸锌溶液、Se含量为5-50μg/g的亚硒酸钠溶液、Cr含量为50-1000μg/g的三氯化铬溶液、Co含量为5-100μg/g的氯化钴溶液。
专利公开第1685960号公开了发芽胚芽米及生产工艺。步骤是将糙米装入罐式分层容器中浸泡,然后在罐式分层容器中发芽,再通过40-100℃的水钝化,然后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发芽糙米通过混合干燥(热风干燥与微波干燥相结合),使发芽糙米的水分小于17%后,再经碾磨即得发芽胚芽米。
尽管有上述的各种专利文献或非专利文献报道了发芽糙米的制备方法,但是针对降低发芽糙米中抗营养因子(如植酸)的作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有资料显示,糙米中含有较多的植酸,植酸结合了钾、铁、镁等许多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影响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还会影响淀粉酶、蛋白酶的活性,降低人体对大米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率(汪世华等,植酸酶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2,18(11):54-57)。如何克服糙米的这一缺陷,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活性发芽糙米的新方法,以达到降低糙米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基于这种考虑,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强化浸泡糙米用的营养液来达到活化糙米,使胚芽萌发更加顺利,使发芽后的营养糙米最大限度地保持天然营养物质,激活和提高糙米自身的营养价值。如在营养液中添加植酸酶,使植酸盐在植酸酶作用下,不仅解除植酸与矿物质的结合,且水解产生三磷酸肌醇等,有效地降低了发芽糙米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富集生理活性物质,从而提高了糙米的营养价值。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取向含氟聚合物的盖子材料
- 下一篇:电动扬声器及其振膜的制造方法